仕五行属什么?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五行一般指木、火、土、金、水,是古人对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归纳和总结。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可按木、火、土、金、水的特性来归类,还把五行学说应用于中医学领域,用来解释人体生理、病理上的各种现象。
通常认为,凡是具有生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具有温热、升腾作用或性质的,均归属于火;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或性质的,均归属于土;具有清洁、肃降、收敛作用或性质的,均归属于金;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事物,均归属于水。五者通过相生关系(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和相克关系(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来维持平衡。
五行中的“五行”不是通常理解的五种行当,而是五种特性,根据这五种基本特性来归纳和分类天地万物。
在五行归类中,并不是每一种事物都必须用五种特性来表述,通常按照五种属性将宇宙万物分成五大类,然后以每一类的特性来表述事物。如肝胆、筋、目、春、东、风、酸、呵、呼等,分属木的一类。
“五行”一词,最早见于《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是指世界万物可分为五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