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一个孩子够吗?

井怡璇井怡璇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中国的家庭中,父母辈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普遍认为传宗接代是自己的重要使命之一,一定要给自己的子女生育一个孙辈。甚至,很多人还坚持非男孩不可。一些长辈认为,生一个孩子,将来儿子娶了媳妇也要养两个家庭,负担太大。因此,即使在城镇,也选择在第一胎生了女儿后一定要生第二胎。

对于这样的观点,我们当然应该给予尊重,毕竟对于长辈,我们都应该怀有感恩之心,对他们保持一份孝心,一份敬意。但是,如果从社会角度,从更远、更健康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又不得不思考: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如何实现传宗接代?生一个孩子够用吗?

从传宗接代的角度讲,中国传统文化中追求家族“香火”旺盛,儿孙满堂,家族不断壮大,这本身也是以族缘为纽带的中华民族不断繁衍壮大,最终成为世界最大的民族群体的基本原因。从人口学上讲,实现人口世代更替只需1.33的孩子,而据估计,中国人传统生育文化追求生育男孩的“两头饱”的生育意愿是实际生育两个孩子,因此,从世代更替的水平来解释中国人传宗接代的意愿不为过。但是,正如上述父母辈所说,要“两头饱”,至少要生育两个孩子,而且最好是两个孩子都“两头饱”。如果是两个女儿,儿子娶了媳妇,是要养两个家庭,家庭负担就会很重了。这,正是父母辈鼓励年轻人生育男孩的“微言大义”。

如果只生一个孩子,那么,这个独生子的下一代就要依靠妻子家带过来的外孙来传宗接代了。这样传下的后代,虽然也“夫有其子”,也算是家族后代,但不是自己的家族血统子孙,如论继承家产,或者家族荣耀的继承,都是有缺失的。再者,对于儿子的下一代来讲,自己家族没有男性后代,没有男辈亲属,也是比较遗憾的事情。

所以,以上是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生育观出发,讨论只生育一个子女是否合于人的传宗接代的天性,能否满足人类的传宗接代需求的。

但是,当代中国的人生育,不仅关系自己的人生幸福,自己的家庭的未来和传宗接代,也关系到民族和国家的人口和经济问题。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举,人口严重不足,再加上战乱导致的生育率低下,国家鼓励多生育孩子,支持生儿育女,1949年以后的20年间,中国人口翻了两番,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但是,随着“文革”时期计划生育推广失败,部分发达地区“一孩化”无法落实,导致70年代以后中国人口再次开始了高速的增长,到90年代,全国累计净增了6亿以上人口,而中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远超过经济的发展速度,人口快速增长的中国无法实现社会的普遍性富裕。当时有学者分析:中国每年新增的出生人口在2500万以上,如果以一个孩子需要一个成年人抚养(无论是父母还是祖父母、外祖父母)来计算,每年净增两千万以上的孩子,就需要近5000万的劳动力来专门去担任低报酬的抚养者,而无法从事其它经济活动;对于幼年孩子,其抚养者需要2-3个成年人,那每年出生的2500万孩子就需要5000-7500万的成年人专门去抚养,这一半的劳动人口是无法直接创造社会财富的,而必须依靠另一半人口所创造的财富进行转移支付来养育下一代。如此,整个国民经济几乎要将GDP的一半用于下一代的抚养了,而只有另外的一半才能够支付成人的消费,所以,人均GDP为1500美元(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以下的中国是无法真正繁荣富有起来的。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中国人口“太多”,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不够快,人口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增长速度,是制约中国经济发展和国民富裕的根本原因。所以,必须控制人口增长速度,而且要将年增长率控制到经济增长速度以下10个百分点以上。90年代初,中国14岁以下的人口占总人口40%左右,每年约净增2500万人。所以,必须将14岁以下人口控制下来。因此,1992年后,党中央先后提出“一个够,两个不多,两个太少”;“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干部、职工可以带头实行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90年代控制人口增长是关键”;“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等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指导思想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