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五行属性是什么?
这个问题,应该先看看古代汉语的常识。 古人说“金”、“石”等概念的含义时,都是借用了五行学说中的术语来表述它们。如“金”,是西方元素;而古代的西方就是日所入之地,即我国中原地区西边的域外地方,也就是《楚辞》所说“西望瑶池”的地方(这是昆仑山的别名)。所以古汉语中把西方叫作“金方”或“西方金行”。
同样道理还有“木”、“水”、“火”“土”。这些字的本义与五行的含义无关,只是被借用过来用来指称自然界或人类社会的事物后,才具有了五行的意义。例如,古人之所以认为东方属木,是因为日出东方的缘故;至于南方属何行,则说法就不同了,有的认为是火,有的说是南方之火,还有的说是南方之土——因为南方天气炎热,所以古人用火的含义去概括它。其实,南方气候炎热是由于地处太阳直射点以南造成的,而不是因火气所致,故此南方不能简单算做火行之地。北方和中方也不能算是水行和土行了。 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仍能感觉到这种影响的存在。比如我们说到某物坚硬像铁一样时会形容它是“刚硬的”,形容它光滑就像镜子一样会说它“光洁的”,等等。这些都是从金的坚硬和水滋润的角度去把握事物的特征的。
再说说姓的问题。 五行的观念对姓氏的影响也极大。据研究,春秋时代的人,其姓名一般由姓、氏两部分组成。姓一般是固定的,表示家族的血缘关系;氏则表示宗族的支系,是随国邑之变而变化的,以显示家族的不同分支。如《左传襄公十年》载有晋太子申生之死。《史记晋世家》曰: “重耳出亡过蒲城,惠公之夷吾与之友唤勃鞮……及至齐,齐桓公亦欲任之,与语甚悦,如亲旧故。”这里的“重耳”为晋献公之子,名重耳。据古籍记载,他初时住在蒲地(今山西临汾东北),因此他的姓为“姬”;他的氏却随着住地的变化而变化。这里说他到齐国以后,齐桓公曾和他谈了许多话,非常投机,如同老朋友一样。按齐桓公时代约在公元前685年左右,那时正是齐国管仲当政时期,所以《史记管晏列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桓公任管仲,天下称贤,为伯。”据此可知,这时正是齐桓公称霸的时代,所以《史记晋世家》才有齐桓公“欲任之(管仲)”的话。那么当时齐国的都城在哪里呢?据考证就在临淄,而临淄恰好在济水的边上。《左传·僖公四年》记齐桓公伐楚之事时说: “…会于鄄,谋伐楚……”此时重耳的氏正为“济”。
由于居住在济水上,所以他此时又得了一个氏——“济”。其他如秦庄公之子开封邑于秦,其后人就以“秦”为氏;唐王族出自帝颛顼高阳氏,其后人或以“唐”为氏,或用“妫”为氏等皆是如此。古人是以居住地来标示自己的身份的。这和我们现在以出生地(县份)、甚至以父母居住地点为姓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