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字五行属什么?
“雖”是“辭”的異體字,讀suī。《說文》:“辭,讼也。从言,辭聲。”段玉裁注云:“凡語之可記而暫別者曰辭;若止於此語不可記而後復者為‘訴’……凡訟之初則有辭,終則有獄。”可见其本義是指诉讼、打官司。
“訴”也是“辭”的異體字,读sù。《說文》:“訴,陳詞也。从言,愬聲……”段玉裁注:“五經中告之訟者有矣,未嘗有诉焉者。”因“訴”是在“辭”的基础上的引申出來的新字。所以二字古書中大多混同使用。如《詩·大雅·緜》中有:“或舂或揄,維其撮橈,和其調餌,雖則飲食。”鄭玄注:“調餌,謂飯也。雖,猶世也。”“銠”的俗體“瑣”字,“銠”與“瑣”在古代多通假,故“銠”也指細碎的飯粒;又因細碎的飯粒常拌有菜汁,故又引申為“雜”的意思。
二字的另一個意思都有“即使”之義。比如《孟子·離婁下》:“雖我之爲王,可乎?”趙岐注:“雖,假使也。”這個意義現代漢語還在沿用,比如“雖然”“雖則”等。 但由於“辭”的字形比較規模,字形又與“司”相像,易與“史”訛傳而混淆,因此古書中往往以“辭”替“辭”;至於“訴”則一般作為“辭”的異體字看待。所以今人訓詁著作通常以“辞”代“辭”和“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