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庸哪个译注的好?
《中庸》是儒家阐述“中庸之道”的长篇论文。作者是中庸之道思想的集大成者。所谓“中”,就是在处理人际关系过程中不偏不倚、恰如其分的态度和方法;所谓“庸”,就是用平常、普通、和谐的态度把“中”的方法运用在日常生活实践中。这是一种在“人伦日用”中通过修养达到至高境界的生活规范。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中庸之道作为一种思维形式和处世方法,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是,过分强调“中”和“庸”,容易导致人们养成“好好先生”的处世态度,从而形成“和稀泥”“各打五十大板”的恶习及推卸责任的性格。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批判继承的。本文虽为说理性文字,但由于采用语录体和对话体,因而在表达上显得形式多样,灵活而有趣味。
朱熹是宋朝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把《中庸》、《大学》、《论语》、《孟子》合在一起,称为“四书”,并分别为前二种著章句,为后二种著集注,这就是后来通行的《四书集注》。从此,我国学术史上,就以程、朱的理学为主流了。朱熹的《大学章句》一书是对《中庸》一文的注解。朱熹的注解使《中庸》一文的思想内容更加完整,也更加突出地阐发了它的主题“中庸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