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界如何大客户营销?
以国内为例,体育营销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传统媒体时代靠卖广告的,比如以前央视买一个短一点的奥运转播权就几千万元,现在更贵。这类模式的特点就是“我有你没有”的优越感,借助自己独有的权利,逼迫对手购买自己的服务。不过互联网的出现让这种模式面临困境。
第二类是依靠自身影响力,吸引企业赞助合作,一般是实力较强的职业联赛或俱乐部。以中超为例,一线球星和俱乐部核心球员的球衣广告收入大概在100万元左右;二线球星和俱乐部替补球员则少很多,几万元人民币不等(非明星球员的球衣一般会在比赛中出现“未授权商”字样)。当然,如果这个球员在场上场下都有很大影响力,或者因为某些特殊身份(如国脚、外援),即使不是顶尖球星,也可以享受到顶级球星待遇。
第三类是以互联网为中心,各种自媒体形式层出不穷,用户可以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这对于传统体育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因为用户的注意力被无数新的内容分散了,你没办法再把所有人聚集在一起看你的比赛,过去那种“我有你就必须来看"的状态不复存在。与之相应的,体育营销的逻辑也在发生变化——你要先有用户,然后通过各种手段刺激他产生购买的欲望。
在互联网模式下,用户的数据都被收集在大数据库中。无论是淘宝还是百度,都是先了解你的历史浏览记录,然后分析出你认为可能感兴趣的东西,进行精准推荐。同理,体育领域也有很多这样擅长挖掘用户数据的公司,例如虎扑、懂球帝等等。他们首先收集用户的特征和数据,然后根据这些来给品牌和企业进行匹配,实现“一对一”的针对性营销。与以往粗放的投放方式不同,这样的精准化营销更加高效,也更适用于现在的网络环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