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银行怎么改?
谢邀 某大型银行部门总经理,最近比较忙,刚刚有空看了一下您的提问,实在是对不起让您久等了! 您提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反映了许多人在思考银行业改革时候的思路和方向。首先我非常同意您的结论:“商业银行根本出路在于回归商业本质” 我具体从三个方面来谈我的看法:
一、商业银行是经营风险的行业 从风险的定义来看,一切不确定性事件都可能造成损失,由此带来经济损失的,我们都可以称之为风险。因此我们可以把风险定义为:风险=不确性*损失。 所以风险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无法预测的风险,称为偶然风险(或称意外事故);另一类是可以预测的风险,称为可预见风险(或称商业风险)。 商业银行所经营的金融业务同样存在这两种风险形式。我们通常所说的人民币业务和外币业务其实反映的正是业务的两种不同分类,即以客户为基础划分为个人业务部和公司业务部,这两个业务的部分实际上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客户群体,相应的资产质量、盈利水平以及流动性状况也有区别。其中个人业务部所涉及的业务主要是满足客户日常金融需求而开展的可预见风险业务,而公司业务部则主要从事的是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业务,这些业务大多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性,属于偶然风险业务。
二、商业银行的实质是什么? 许多讨论中国银行业改革的论文或者报告往往从中国银行业的利润或者资本金构成入手进行分析,这样的分析方法固然没有错,但是在我看来却有些偏颇。因为任何一家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必然是基于该企业所处行业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作出的判断,银行的业务也是如此。如果我们回归到银行业业务本身的属性上来看待商业银行的发展与改革,可能会让我们更加接近问题的本质。 根据世界银行的分类,银行业可以分为四大子行业,分别为零售银行、机构银行(或称公司银行)、资金市场银行和金融市场银行。不同的银行子行业体现出的特征是有差异的,这与其所从事的业务内容有关。
三、未来金融机构的竞争在哪里? 其实,我们目前所处的金融环境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国际上,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普及,传统金融机构的业务边界正在被无限淡化,各类型机构之间的壁垒被彻底打破,混业经营已然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同时,在国际范围内,监管原则也正在由分业监管向综合性监管转变,诸如巴塞尔协议这样的国际性金融监管安排也将迎来新的变革。
在国内,以资管新规为起点,一系列旨在规范各种资产管理产品发展的监管政策正陆续发布,我国金融业向混合型的金融服务提供者身份进行转变的步伐正在加快。 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我们可能将不再区分商业银行与非商业银行的界线,各类金融机构将会融合在金融产品的产业链中,共同面向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