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冬眠几个月?
北方青蛙是6个月,南方的是4-5个月。 这是因为温度对青蛙的生理活动有很大的影响,当环境温度低于10℃时,青蛙的皮肤会开始变冷,呼吸和循环系统也会逐渐减弱,当温度持续降低到5℃以下时,青蛙就会进入冬眠状态。 在冬眠期间,虽然心脏和血管功能还会存在,但新陈代谢水平很低,几乎处于“停止”状态,身体各器官的功能都大幅度下降,如肌肉会在休息后迅速萎缩,肝脏则会把体内的脂肪释放出来供身体使用等等。
而在春天来临、气温上升的时候,青蛙体内的一些器官会逐步激活,先是一只眼睛慢慢张开,然后身体机能逐渐增强,体温也逐渐升高,最后回到春季的状态。不过对于刚经历了一个冬季的青蛙来说,它们的体型、颜色和大小都会有变化,这是为了适应新的环境而产生的体形拟合现象。
其实除了青蛙以外,很多动物都有冬眠的习惯,如熊、蝙蝠、老鼠等。而与这些动物不同,青蛙属于变温动物,自身不能产生热量,只能靠吸收环境中热量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所以温度对它们的影响很大。 在人类世界中,也有很多人因为温度的原因需要睡觉来“补觉”——在天气寒冷的时候,人的大脑会发出指令让眼睛和身体进入休眠模式,以减少能量的消耗。
青蛙,冬眠是一种生理机制,能让生物体在极端气候下减低新陈代谢速度,以消耗最少的能量维持生命。许多生物利用这种机制来度过寒冷或炎热、食物或水分匮乏的时期。冬眠属于广义的休眠(hibernation)的一种。不过一般所谓冬眠通常不包括发生在夏天的休眠如 aestivation。
冬眠有两种类型。凉血动物根据外部环境生存,只要温度适当就能进入冬眠。人类和其他温血动物的代谢速度在冬眠时减慢。科学家还不知道是什么引发这一点,不过他们相信这一点与基因有关。他们还发现冬眠也许能延长寿命。
冬眠有时被通俗地定义为在冬天长期间处于沉睡的状态。这个过程有多种表现形式,有些非常出人意外。冬眠实际上是一种有规律的、但与个体生存的直接需要无关的活动。它受日照周期控制,发生在特定发育阶段,在特定生境中,并处于某一确定的地域中。冬眠在冷血动物中极为常见;在温血的哺乳动物、鸟类及少数组的无脊椎动物中也不罕见。但是温血动物的冬眠与冷血动物的夏眠、昏睡以及被激惹后的麻木等有所不同:后者是由不利条件直接或迅速诱发出的。因此,哺乳动物或鸟类的冬眠一般说来发生在相当固定的日期上,通常同所经受的温度或喂食情况无关。例如,发生在南温带的澳大利亚的袋鼠、负鼠和袋熊的冬眠与寒冷无关;而分布在北极北极圈的旅鼠和其它仓鼠则终年活动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