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汇率这么低?
这个问题我两年前在专栏里写过,这里把链接贴出来,仅供参考: 在货币理论中有一个重要概念叫“利率平价”。它指的是当一国存在利差(本币利率-外币利率)时,该国的汇率就会下降;反之,如果一国的利差为负值,那么它的汇率就会上升。
也就是说,理论上说,我们人民币贬值的空间取决于我国利率水平与发达国家利率水平的差值。但这里有个大前提,就是我国的利率水平必须能准确的反映市场的供需情况——换句话说,我们要想靠降息刺激出口、提高汇率,就必须得先确保我们的利率确实处于过低的状态。否则的话,不管我们如何调高利率,贸易顺差总是那么大,外汇储备总是那么多,人民币总归是那样子。
事实上,2015年人民币汇率的暴跌和当时疯狂的降息是有紧密关联的:
2015年前,我国名义利率(CIR)约为年率8.76%,而同期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均为接近零的水平。因此按照利率平价定律,人民币对美元应该大幅贬值。 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 2013年到2015年初,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基本维持在6.1左右。即便是在2015年“811汇改”之后,人民币对美元一度逼近7元大关,但依然在可容忍的范围内。这主要是因为此时中国企业进口原材料、机器设备等所支付的美元融资成本仍然很高,为了降低企业负担,政府不得不持续下调利率。
2014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将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6.3%;2015年3月和6月,央行又分别下调了0.25个和0.1个百分点,最终稳定在6%以下。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波连续的四次降息中,人民银行始终保持着一贯姿态:即降息的同时,保持存款准备金率不变。这就是说,尽管我们降息幅度高达25BP,但是银行为客户提供贷款所要求的存款准备金率并未调整,依旧保持在20%的正数水平。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贷款利率其实一直处在较高的位置。
当然,2015年以后的事情大家已经看到了,人民币利率已经是负值了,并且是全世界唯一一个负值大国。在这种极端的情况下,按照利率平价法则,人民市对美元应该大幅度升值了。事实也是如此,最近两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幅超过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