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波属于什么五行?
这个问题很有趣,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讨论一下: 第一部分 什么是“五行的基本概念” “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家用以总结物质世界的普遍规律的基本概念之一.它最早出现在《管子》一书中,认为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础,由此而衍生出“相生”“相胜”(亦称“相克”)的两种基本关系.所谓“相生”是指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所谓"相胜"(亦称"相克")则是木胜土,土胜水,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按照这一理论,自然界万事万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其相生相克的规律性特征,其中,五行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中国古人在解释自然界的多种现象时,往往用这"五"种物质属性来进行说明和解释:例如天上有日月星辰,故曰“水火银地球球体空间星云”;地有山川草木,故曰“水土植物";人身有五脏六腑,故曰“金木人体骨骼系统"等等……中国古代先哲将世间的一切事物都分为五类,并赋予它们各自不同的意义,以便更好地认识世界. 第二部分 五行的起源与发展脉络 我们知道,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中,中国始终处于一个比较独特的位置:一方面,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又是世界上唯一没有失传的理论体系.正因为如此,中国的思想家们得以不断地将自己的思考和实践过程加以记录和传承下去.于是乎,我们在两千多年前就发现了“五行学说"这样的重要理论: 在公元前六世纪至公元前三世纪的战国时代,人们已广泛使用五行之说进行各种论述和研究,出现了许多有关“五行学派"的著作: 1.《尚书·洪范篇》记述了传说中的夏禹与箕子关于政治与道德问题的对话,其中有"五行:"的说法;"水一日三旋,泽山咸;火一日三息,火风鼎;木日曲直,泉泽巽;金日从革,火水未济… … ";
2.《吕氏春秋·十二月纪》说:"季春之月,始雨水,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 3.《礼记·月令》引《尚书》中的上述文句后说:"孟秋之月,其帝太微,其臣黄帝,夷穆,其卦坤,其味辛,其色白,其时仲秋,其气燥,从其气者仁善勇强…… ”等; 4.《史记·律书》记载汉初司马谈对五行的见解:"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 ,五行、四时节气以及天干地支,都是天地自然运行所产生的结果.这些观点在西汉末年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应用,并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部分 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 自汉代开始,随着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开始进入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时期,同时,也是我国文化学术领域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到了这个时候,"五行"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哲学观念,而是被广泛地运用到各个学科之中去:
首先,由于五行学说是建立在阴阳消长的基础之上,因此它与阴阳学说一起成为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哲学的基本范畴:
其次,五行还经常被用来作为衡量万物属性的标准,比如古人常常根据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的不同特性来分别代表不同的事物或事物之间的某些共性: 而这种划分方式后来又被不断延伸出来用以指导人们对日常事物的分类和分析工作,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传统与思维方式——这就是今天依然被广泛采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五行学说”: 第四部分 对于以上所提出的五个方面的内容,大家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思考、研究,进而得出自己的结论.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尽管目前很多学者都认为“五行为金的论点"并不成立(如:黄晋鹏先生在其专著《周易新论》中就明确提出反对这种看法) ,但是我个人还是倾向于承认这个说法的正确性的,因为如果单单从字面上来看的话,“金"的确具有坚固、刚毅的特征,这与金属的特性是相符的,所以我认为: 如果要找出一种最接近金属特性和形状的物质来定义'五行’当中一行的本质形态的话,'金行'应该是最恰当的选择了吧!那么以上就是我对此话题的全部看法,欢迎大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