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最后结局?

占琳淑占琳淑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高祖崩,太子刘邦即位为汉惠帝。吕雉临朝称制,封萧何的儿子萧延为大司马、酂侯,并加食邑,地位在开国功臣中居首。 《史记·萧相国世家》载:“孝惠皇帝二年正月己亥,丞相萧何卒……及即位为汉王,给何安车,以低槛招魂,褒扬功德。”

对萧何的身后之事,《史记》和汉初文献记载甚详。然而到东汉班固作《汉书》时,关于萧何的死因就有不同说法了。

东汉后期学者应劭著《风俗通义·谥法》曰:“萧何劳苦功高,百姓所归,宜谥法‘献’者。”又称“萧何劳苦百姓,发民凿山,所以为汉朝开辟长安城。身自劳力,多造苑囿,行威重令,海内赖之。故谥曰‘文’。”

这两则记载显然矛盾,因为根据前一条记载,萧何应是累死的;而根据后一种说法,则是病没的。那么真相又是怎样的呢? 我们现在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萧何必死无疑。那么是累死的还是病殁的呢?我想可能是病殁。理由如下:

第一,从史籍的记载来看,萧何并未像周勃等人一样在军中任职,且没有跟随刘邦打天下,因此不可能会像周勃那样劳苦功高。所谓“萧何劳苦百姓,发民掘山地建设皇城”——这明显是夸大其词。

第二,刘邦既已定都长安,为什么不建设新的宫殿,而要“复还未央宫”?这显然是旧宫未毁,没有必要再行修建。既然旧宫完好无损,那说明当初修建时并非“凿山”。而且,如果真是凿山建成,那工程不可谓不大,历史记忆中应该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但在正史上却毫无记载,反而要等到东汉末年才有传闻,这说明一定是汉初史官遗漏了这一重大史实,否则必定会大书特书。而到了东汉末年,这一史实已经被遗忘,故应有“凿山”一说。可见,萧何建殿不是“凿山”。

第三,汉代实行郡国制,诸侯王有权自行任命相国等地方行政长官。汉初异姓诸侯王大多以楚地为国,因此往往自称“楚国相国”“楚王太傅”,如韩信、彭越即是如此。而刘姓诸王则以“晋国宰相”自称,如刘交、刘肥等。萧何担任汉相国长达二十年之久,死后谥号为文,可见他在任时的作为应该是得到认可的。如果是累死在任上,又怎么会有后面的“劳苦功高,百姓所归,谥为文”一说呢?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