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冬的作用是什么?
1、抗肿瘤作用 体外实验表明,从麦冬组织中分离得到的甾体经肝微粒体酶反应,具有细胞毒活性,可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对宫颈癌Hela 细胞也有抑制作用,并可增强放射线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联合应用效果较好。还能促进受损的肌纤维修复,减少运动后的乳酸积聚。 对心血管系统也有一定影响[5],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起到改善缺血的心肌,保护心脏的作用。可能通过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从而起到降低血压的功效。
2、抗氧化应激作用 在氧化应激的过程中,可以观察到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蛋白激酶C(PKC)和核因子-κB(NF-κB)等信号分子表达的变化,而通过干预这些分子的信号传递过程,有可能达到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目的。有研究发现,给予小鼠持续7d的氧化应激状态后,脑组织和血脑屏障中有eNOS阳性的内皮细胞和大面积的单核细胞浸润,同时伴有炎症因子的升高,以及神经功能的改变,而给予麦冬多糖制剂后上述变化可以得到恢复。因此认为,抗氧化应激可能是麦冬发挥心血管保护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3、其他药理作用 除了上述内容外,还有研究证明,麦冬还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肾损伤、免疫调节及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等作用。 以上药理作用均提示,麦冬对于机体功能存在着较为广泛的调节作用,而这些功效的实现可能与上述药物成分的作用有关。 目前对麦冬的药理作用研究较多,但是其具体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尚未明确,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麦冬,属百合科沿阶草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以具甜味地下块根入药,是我国传统常用而又宝贵的中药材。主产于四川和浙江。四川产麦冬质量优良,因其原产于绵阳三台县,故称为“川麦冬”、“绵麦冬”或“台麦冬”,药用价值极高。
麦冬为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地下部分有黑褐色细根,根的下部或中部常膨大形成纺锤形或长椭圆形的块根,单生或数个簇生。叶基生,条形,长15-40厘米,宽10-2.5毫米,先端尖或稍钝,基部呈鞘状抱茎,上面深绿色,有两条时白色纵纹,不开花时呈筒状。花茎直立,高15-30厘米;穗状花序着生茎顶,长2.5-15厘米,有多数轮生密集的花;苞片膜质,绿色或黄绿色,卵形至卵状披针形,下面的常呈白色,早落;花梗长2-5毫米;花被管白色(干后呈黄棕色),稍弯曲,顶端6裂,裂片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2-3(-3.5)毫米;雄蕊6枚,两轮对生,着生花被管喉部,花丝极短或近于无,花药离生,黄白色至黄色;子房下位,卵形,3室,花柱极短或近于无,柱头3裂,裂片宽矩圆形。浆果球形,成熟时黑紫色。种子白色。花期6月,果期7-8月。
性味甘微苦、微寒。入心、肺、胃经。有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消炎、抗肿瘤、降血脂、延缓衰老等功效。麦冬既可入药,亦可作为保健药品或滋补药膳原料。
麦冬的药理作用
1、增强免疫功能麦冬多糖能双向调节网状内皮系统功能,小剂量能增强其功能,大剂量则抑制其功能。麦冬煎剂0.45g/ml灌胃给药,能明显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麦冬煎剂及麦冬皂甙有增强胸腺细胞和脾细胞中Na^+-K^-ATP酶活性的作用。
2、抗肿瘤作用麦冬多糖,能刺激网状内皮系统和淋巴系统增生,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和细胞免疫功能,发挥间接抗肿瘤作用。从麦冬叶中提出的微量元素硒,也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临床观察麦冬等药组成的方剂对晚期肺癌患者有不同程度好转作用。
3、降血脂作用小鼠饲以高脂肪饲料,同时灌胃给予麦冬、五味子煎剂0.4g/ml,每日2次,共14日。结果,麦冬、五味子煎剂能降低高脂血症小鼠血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并能使主动脉病变大鼠血管的组织形态有所改善。
4、抗菌作用麦冬有较好的抗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和副伤寒杆菌生长的作用。该抗菌有效成份为麦冬所含的黏液质,其有较强的黏膜保护作用,并可能与麦冬治疗咽痛、胃痛等病症的机理有关。
5、其他作用麦冬煎剂12g/ml灌胃,能明显延长小鼠常压缺氧的存活时间,并可减轻脑、肝、心等组织细胞缺氧后的损伤程度,对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对小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巴豆油所致耳廓肿胀及角叉菜所致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均有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