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读乒乓球?

蒲欣楠蒲欣楠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作为一个乒乓球爱好者,看了很多回答,感觉大家都没说到点子上来。本人直板快攻结合弧圈打法,业余球友中水平算不错的了,跟专业选手也不差很远;打乒乓球近二十年,从最简单的发球接发球到正反手的挥拍以及多种多变的战术都懂点。如果各位喜欢的话,就请点赞关注哦! 乒乓球是一项极富技巧性的运动项目,而且要求参与者的身体素质极佳。想要打好乒乓球,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增强肌肉的弹性才能实现。

1.力量素质 打乒乓球需要很强的体能作为保障,不然无法在比赛中持续高质量的输出。只有拥有良好的力量基础,才能打好乒乓球。 力量训练主要涉及到爆发力、耐力、核心力量。

2.技术动作 打乒乓球需要掌握基本的技术动作,比如基本的挥拍,基本的发球,基础的接发球等等,这些是最基本的技术,也是制胜的关键因素。

3.基本功 对打乒乓球感兴趣的人有很多,但真正能够坚持下来好好练的却没有几个,能练好基本功的人就更少了。所以,如果你打算认真打乒乓球,那就把乒乓球的基本功练扎实。

4.战术组合 单打时,可以根据对手的发球习惯、特点,运用各种技战术,结合场上的全局情况,制定出抢攻、防守、转移等战术。双打时,则需要与搭档相互配合,发挥各自的特长,弥补对方的不足,运用轮转战术和前后站位等策略来争取比赛胜利。

5.心理调节 在乒乓球比赛中,除了要与高手过招,还要做好面对情绪化对手的心理准备。这时,保持良好的心态,冷静地处理突发事件,合理地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就能让你取得胜利。 学习打乒乓球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更需要持之以恒。只要你坚持下去,就一定会看到成效。

向益述向益述优质答主

有人说,如果从技术的角度,乒乓球是中国国粹;还有人说,乒乓球是一种东方文化。的确,中国乒乓球运动几十年长盛不衰,培养出一代代的世界名将,他们不仅球打得漂亮,而且人也品行端正。“中国乒乓,世界共享”,我们不但用训练营、乒乓球教材为世界培养着乒乓球运动员,更向世界传递着博大精深的东方智慧、东方文化。

“东方文化”这个提法,我在很多年前就谈过,这个提法有四个字很重要,一个是“变”,一个是“巧”,一个是“快”,一个是“柔”。

“变”。变者通也,通者无阻。有阻就变,怎么变?从有阻到无阻。我们经常讲,以变应变,以不变应万变,变中求稳,变中取胜。一个“变”字,就把中华文化里“通”的思想揭示出来了。乒乓球运动速度快、对抗激烈,怎么去迎接对手的高速度?变。怎么去迎接对手的杀伤力?变。怎么去破解对手的旋转?还是变。“变”是从哲学角度对于事物规律认识的一种升华。怎么去掌握“变”,去学会“变”?这就需要多打比赛,不断地积累“变”的经验。因为经验是最宝贵的,掌握了“变”,就掌握了主动。

乒乓球发展到今天,对手都在变,球拍也在变,怎么去应对这种变化?这就需要运动员不仅有技战术的准备,还要有思想、心理上的准备,无论什么困难,在“变”的面前都能化险为夷,都能以“通”的思维从有阻碍的状态进入到无障碍的状态。

“巧”。巧者灵也。巧就是巧劲儿。怎么去学会巧劲儿?这就是技术,是技术层面的东西。过去我们有生胶,生胶就特别讲究巧劲儿。生胶虽然没有胶皮那么厚,没有胶皮那么硬,旋转相对也没有那么大,速度也没有那么快,但生胶有它独特的技法。生胶是怎么打的?生胶特别讲究“巧”劲儿,特别讲究“借”劲儿。怎么借?借力打力,以巧破重。我方技术以巧为特征,对手虽然力量蛮重、蛮大,但因为我的球很转,我球的摩擦多,或者由于我的落点变化多,或者由于我的旋转多变,就形成对手发力发不出威力来。对手发威却发不出威力,这就是“巧者灵也”,这是以巧对重,以轻对重,以灵对重,所以重者落败。为什么小个子的运动员能够打赢大个子的运动员?就靠这个以巧取胜。

“快”。快者制敌于先机。(所谓“制敌于先”就是“欲速先缓”,不要着急,要等对手发力了再打,不能急于抢先。)慢者受制于被动。“欲速先缓”就是打乱对手,不让他按照比赛的规律和自己的规律去发挥。

在速度这个层面上,运动员有速度快和慢的之分,教练员有善于运用速度和不善于运用速度之分。教练员要善于运用速度,运动员要善于发挥速度,这样才能在激烈对抗中掌握主动。

“柔”。什么是柔?软是柔,韧是柔,绵是柔,黏是柔,巧是柔,巧中生绵,绵中生化,化是柔,绵里藏针也是柔,针是锋利的,但它又藏在绵中,所以绵中有针、针中带绵,这就叫“柔”。

“变”“巧”“快”“柔”,是中国传统的技术思想,更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在《孙子兵法》里就有讲,怎么去战胜你的对手?从军事角度,从战争角度,从哲学角度,从人生角度,这都有用。以弱对强,以柔对刚,以变去应一切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以巧去解决难以想象的难题;在速度这个层面上,怎么去争先,怎么去争快速,怎么去争主动,这就是“欲速先缓”,这是中国人特有的东方智慧。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