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乒乓球衰落原因?

康海校康海校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989年,中国公开赛 ,王涛/邓亚萍负于梅兹/林怡静摘银 1990年,瑞士公开赛 王涛/邓亚萍负于林怡静/李惠芬 获得亚军 1992年,世乒赛 邓亚萍/乔红在决赛中不敌曹燕华/刘伟获得冠军 1993年,世乒赛 李菊/乔红在决赛中击败邓亚萍/吴瑞霞夺得冠军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 邓亚萍/乔红在半决赛中负于孙颖莎/金晶,随后又输给了李菊/王莉,无缘决赛。 1997年,世乒赛 李菊/乔黄在决赛中击败刘芸/刘伟获得冠军 1999年,世乒赛 邓亚萍在女单比赛中连败丁宁、张怡宁和李晓霞,最终不敌刘云,无缘四强;而在女双比赛中,她/王楠不敌李婷/郭跃, 获得铜牌。

2000年,悉尼奥运会 邓亚萍/王楠在女子团体决赛中不敌李菊/郭跃,获得亚军 2001年,世乒赛 张怡宁/王楠在决赛中击败牛剑锋/姜华珺获,得女双冠军 2003年,世乒赛 王楠单斩邓亚萍,与张怡宁会师决赛,成功卫冕 2004年,雅典奥运会 张怡宁/王楠在女团决赛中击败冯天薇/于怡文,帮助中国队夺冠。

甘亚军甘亚军优质答主

瑞典兵坛自80年代中期雄霸乒坛十余年之后,进入90年代后期后突然呈断崖式下滑,到2000年前后已经沦落为欧洲二流。其中既有内因也有外因,主要有:

一、由于乒坛小球改大球和完全无机胶水的推行,使擅长重板生胶打法的瑞典选手难以适应。瑞典兵坛鼎盛时期从瓦尔德内尔到佩尔森再到卡尔松、阿克霍尔姆等一大批主力都是重板生胶打法,这种打法在小球时代尤其是有机胶水时代,速度快力量大,优势突出。但进入大球和无机时代后,生胶的优势严重缩水,这种打法因此也逐步退出乒坛或成为辅助打法。瑞典兵坛对新技术革命准备不足,导致全面沦陷。

二、瑞典乒乓球后备严重脱节、人才匮乏。这既有内因也有外因。瑞典作为北欧发达国家,整体国民素质都很高,瑞典人崇尚自由,乒乓球后备选手受家庭和环境的制约在训练中存在一定的自由散漫,加上瑞典作为富国选手整体的训练保障和待遇相比中国、韩国等都有很大差距,因此一些后备选手训练不够刻苦和系统,后备整体实力不高。同时由于瓦尔德内尔、佩尔森等天王的余威仍在,瑞典国内赞助商的目光主要集中到他们身上,新一代的选手因为知名度低和战果不多而赞助商投入不足,在与老队员的待遇和保障上的差距也一定程度影响了他们的进步。

三、外部原因即中韩乒坛的强势崛起使瑞典不再拥有优势,尤其是中国的强大在大球和无机时代尤其是团体纳入奥运会项目之后对欧洲的整体压制让崇尚个人风格的瑞典队失去了自信,成绩不断下滑。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