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断点指什么意思?

莫洪凯莫洪凯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我10年前问过我师傅,他那时候说还没有找到答案,让我不用管,现在应该可以回答一下了。 简单的一句话来说:“因为地球公转与自转的原因,导致不同时间节律存在差异” 举个现实的例子,在一年之中,夏至和冬至的时候白昼和黑夜的时间是不同的,在冬至那几天白天最短黑夜最长,在夏至那天则相反。这种现象其实就反应在阴阳五行的规律上面,在冬至一阳生,阳气开始萌发,到夏至阴极生阳,阴气开始萌芽,因此五行也出现了一个从弱到强的变化规律(这里没有把节气中每个小时的温度变化计算在内,只是大概说明一个道理)。

同样一个道理,在农历新年左右,月亮由朔走到望,白天黑夜长短同样变化,而农历十五以后,月亮由望走到弦(新月),白天开始变长,夜晚开始缩短。这也反应在五行之中,即金木水火土,从强逐渐变得衰弱,到未月(六月)达到最弱的程度,而后从弱开始逐渐增强,到立冬后(十一月)达到最强的状态,然后开始减弱,直到下一个循环。

这种周期性变化,在不同人身上表现是不一样的。因为人有生物钟,有自主神经(睡眠、进食等自动控制部分),这些会自动根据外界条件改变而改变,不需要大脑主观来进行调控;但是也有需要大脑来调控的,如激素水平变化,气温高低导致出汗多少等等。 而中医所讲的“天人合一”“法于自然”实际上就是让自身与自然界的周期变化相统一,达到“不耗伤阳气,不郁遏阳气”的理想状态。

如果这个理论成立的话,那么中医关于时间的理论应该是可以验证的,也是中医能够科学化的关键因素。所以今后如果有人真能做到这一点,必会在中西医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东方远星东方远星优质答主

一个有生命力的系统应当是“生”“克”平衡的系统,在一个平衡发展的系统中,比生我者“强盛”的系统会受到一定的克伐,但不至于太过,而在一个异常系统中,“我生者”不足,“生我者”却“强盛”,“强盛”的“生我者”把不足的“我生者”比的更弱,以至于无力生“我克者”,而“我克者”“强盛”势必被“克我者”制约,因此出现“克我者”比自身“强盛”的情况,此时若“生我者”,“克我者”为发病的主病或兼病脏腑,则易出现病症并导致主病或兼病的发生,此类“生我者”、“克我者”则称为断点。

通俗举例:五行中: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则木有火生、有水克;火有木生、有土克等。当人体水脏器严重虚弱的时候,木脏器(肾水)虚弱木(肝)则会异常旺盛(肝旺)而出现肝旺的症状,此时木(肝)比生木的火(心)异常旺盛,那么木(肝)旺而不受水(肾)的抑制,且木(肝)会比生火(心),木(肝)会克土(脾),由于木(肝)的异常旺盛导致火(心)和土(脾)的严重虚弱,即形成火(心)不足、土(脾)不足,当人体木(肝)被克制的水(肾)也严重不足的时候,那么木(肝)则会异常的旺盛而出现病症,这种情况下火(心)和土(脾)即称为木(肝)的“断点”,此时若火(心)和土(脾)有病则称为木(肝)的主病,若火(心)和土(脾)未病或无主要病症出现则称为木(肝)的兼病,木(肝)则为火(心)和土(脾)的主病。

总结:生我者、克我者为发病脏腑本旺,且“断点”脏腑本“弱”,则为发病的“主病”;生我者、克我者未发病或有病而症状并不明显,但“断点”脏腑有病且症状相对比较明显则为发病的“兼病”。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