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五行属什么?
“五行”就是中国古代的万物相生相克理论,这五个元素是:金、木、水、火、土。 它们有着相互依赖,不可分离的关系——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这是古人通过对自然现象长期观察得出的结果。比如太阳东升西落,就像火的运行轨迹,所以火属南方;水往低处流,遇阻碍则回溯,就像金的形状,所以金属西方;.... 所以,当人们用“五行”来称呼五类基本元素时,实际上就已经赋予了它极强的方位属性了。
但是,问题就在于,现代科学已经证明世界上的元素远远不止五种,而且也没有所谓的五行相克的规律。当我们谈论“五行”时,其实是在讨论一种中国古代哲学观念,而不是具有严格自然科学含义的概念。 那么,这种古代哲学观念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呢?
我们知道,在古人生活的地方,生产水平低下,常受自然灾害威胁,所以人们总是试图通过一些方式与天地沟通,希望得到上天的指示和庇护。而“五行”恰好就是一种这样创造的哲学体系。 它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这就涉及一个更为奇特的概念——“阴阳”。
《尚书·周书·大诰》中有句话:“王曰,若稽古,舜禹敷行天下,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宾服。”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上古时帝王舜和禹推行天下,他们所到之处,人人都信服。 这里所说的“推”,其实就包含着“五行”中的第一个元素——金。因为“推”字形如金,且象征意义为金,故“五金”中“金”的第一层含义即来自于此。
其次,为什么用“金”来形容“推”呢?这是因为古人发现春夏生长之时,万物由阴变阳,此时力量强大,称之为“金”。
秋冬寒暑变换,万物由阳转阴,此时力守不退,称之为“水”。“水”的特性是柔顺向下,与刚硬的“金”相比,恰恰对应着春夏之时刚刚由阴转阳、蓬勃向上的植物。而同时,“金”又象征秋季万物成熟归于阴性,“水火土木金”中“木”的第二层含义也由此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