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神是什么生肖?
“时也命也”是古人对时间概念的高度概括,时间对于人的命运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十二生肖中,有5个时辰属于特殊的存在,被称为“五子时”,分别为子时、午时、未时、申时和酉时。这5个时辰分别对应了5种动物,分别是鼠、马、羊、猴和鸡。 那这些动物为什么能够代表这几个时辰呢?其中有什么典故吗?其实,这5个时辰的得名与《黄帝内经》中的五行理论以及动物的生活习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首先,我们来看子时,子时为夜间11点到凌晨1点,此时太阳刚刚从东方升起,故称“日出于东北”。《黄帝内经》指出,子午流注指的便是日出日落。而五行之中,“木”代表东方和春季,子时对应的五行应是木。而“五行”在五脏和五官中均有具体含义。在中医理论中,肝主疏泄,脾气升发,胆气发泄,而眼睛的明辨色泽与肝气关系密切;在面部经络穴位中,胆经和胃经都经过眼睑部位。子时被定义为养肝明目的好时机。
接着来看午时时辰,中午11点到下午1点,此时太阳直射地球表面,故称“日中”。《黄帝内经》指出,“日中,人气正阳,功专行阳间。”也就是说,午时阳气最盛,阴气衰弱,人体之阳气如日光一样充沛满溢。午时具有培阳护阴的作用,此时适合进行阴阳双补。
至于未时而起的名称,《黄帝内经》有这样的记载:“日昳(dié),阳气微,阴气盛,故曰未。”这里的“昳”指的是中午13点到下午15点,此时光线慢慢进入地面,所以称为“日昳”或“午末”,而未时是阳尽阴盛之时,五行应属阴土,对应脾土。未时除了具有补脾的效果外,还有益气、润燥的功能。
接下来是申时,即下午3点到5点,又称“日晡(fū)夕食”。《黄帝内经》中提到:“日晡所,人气衰,其病起。”这句话的意思是,随着白天的流逝,人体的阳气逐渐衰弱,一些疾病在这个时候容易发作。中医认为,肺脏与皮毛相表里,肺气盛则毛腠理严密。而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具有防御外来侵袭的保护作用。皮里通气,卫气旺盛,自然很少生病。
最后是酉时,即下午5点到7点,《黄帝内经》中有这样的描述:“日入,阳气微,阴气盛,故曰酉。”意思是说,当太阳落山之时,自然界一片苍茫,万物沉寂,人体同样如此,需要静养。酉时正好顺应了这一养生原则。另外,肾经位于小腹之下,而膀胱经上背部的俞穴又有利于肾气的生发和水液的代谢循环。经常刺激背部俞穴,有助于调节肾脏功能,起到滋养精气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