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方位什么意思?
这是古人根据生活经验总结出来的一套理论,在现实中的意义不是很大的。 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zǐ)鼠、丑(chǒu)牛、寅(yín)虎、卯(mǎo)兔、辰(chén)龙、巳(sì)蛇、午(wǔ)马、未(wèi)羊、申(shēn)猴、酉(yǒu)鸡、戌(xū)狗、亥(hài)猪。其中每个属相都有对应的动物形象。
这套系统最早出现于先秦的《逸周书》中,在汉代的《汉书》与唐代的《五岳真人徐知常》中均有记载。到了宋代,《永乐大典》收录了完整的《五畜相》,这是一部关于五行的专著,详细论述了“木盛逢土”等五个基本原理,并以此推导出五行与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以及十二时辰与五行的关系等等。
这些内容后来都被集于《黄帝内经·素问》之中。 随着历史的发展这套体系不断被完善。现在我国常用的干支纪年法就是从古代这一套记时节气的方法发展而来的。农历就是据此推算阴历的。
时至今日,科学已经证实了地球公转与太阳位置的相关性,使得节气可以准确到公历日期。古代的这套方法就显得不那么精确了。例如立春,古书上说的立春是指立春时太阳位于黄经0°的时刻,也就是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而现代气象学所说的立春则是以公历立春那天作为起点算起的。因此古书上说的立夏清明冬至等等与现代的二十四节气并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
除了用于纪年,我国古代还常用天干地支来记录时间跨度较大的事件。如著名京剧《沙家浜》中有句台词:“我阿哥出征日本那年正好二十岁……”这里就用到了干支纪日的方法,将这一天与“甲子”“戊辰”等特定的字结合,就可以得到一个确定的日期。甚至到现在,我国的一些古籍仍有采用这种方法的。可见其历史悠久。 但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这种通过计算阴阳五行生克得出结果的方法既繁琐又缺乏准确性,所以并没有多少实际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