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多人少生肖?
十二地支中,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古代将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按子时、丑时、寅时、卯时...顺序排列。 同时,将一个晚上分成五个更次,每更等于现在的两小时,一更又分初更、二更等; 每个更次的开始时间为:子初更(23时至1时),丑二更(1时至3时),寅三更(3时至5时),卯四更(5时至7时),辰五更(7时至9时)。 每天正午12点,夜半0点,也就是子时,阳气最盛。
从一天的时间分布看,古人把子午对称。因此“子午流注”也指“阴阳流动”。 在子午时,阴阳双方各占八个小时,到了丑末、寅申、辰戌、已亥这四个时间,阴方就比阳方多了半个时辰,即四个小时。 按照这种理论推算,在十二月节气中,有两个节气属于阳极或阴极,其余都是阴阳平分。这两个阳极或阴极的日期就是农历腊月二十二和农历正月初一。
在一年之中,春分(3月21日或22日)后,太阳由北及南移动,气候逐渐变暖;夏至(6月21日或22日)之后,太阳由南及北移动,气温达到高峰;秋分(9月21日或22日)以后,太阳位于南北两端,昼夜几乎相等;冬至(12月21日或22日)前后,地球进入最短白昼的一天,数九寒天开始;春分之后,白昼一天天变长。
子午流注与二十四节气配合,形成了历代中医用药的重要指导原则——子午流注纳甲法。用现代语言解释这一法则,就是在某一时刻,某一经的经气最旺盛,此时施药,能更好发挥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