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的五行属什么颜色?
这个五行,是中医的五行,与西医的解剖学无关,所以,这个问题问得有点问题。 人的身体,根据阴阳五行划分,可以分为五脏(心、肝、脾、肺、肾)和六腑(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两大部分。其中,六腑还属于阳(阴)腑中具有通降作用的器官合称“一府”,又称为“阳(阴)腑”;五脏则为“一脏”,又称“阴脏”。
《黄帝内经》指出:“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脑。”“五脏成,魂魄毕其精神专。”这里的脏腑,都指的阴脏而言——因为,只有五脏才有魂魄和精神。而六腑无魂魄,只有志。 在养生过程中,注意调节“一腑”,即调节三焦(上焦、中焦、下焦)的功能状态,对于人体健康十分重要。因为,其他五腑都是有形的实体性脏器,只有三焦既无实体,又无固定形态,是元气和津液运行的道路。
如果元气和津液循行正常,三焦通畅,则五脏安和。若元神失养,气化失调,津液凝聚,就会阻塞三焦通道,从而发生疾病。古书说:“三焦病者,水结气聚,病有头有项有病。”“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描述了三焦的疾病表现和生理功能特点。 至于颜色的五行属性,是中医基础理论中的内容,这里就不赘述了。
总之,腹部的颜色,应该以中性为主,不宜过暗也不宜过亮。
中国古代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万物都是有五行组成的,五行指得就是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元素,而五脏也和五行是相对应的,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而中医讲究的是五行一定要处于平衡的状态下,如果五行中有一种元素出现异常的话,就会影响到其他的脏器,因此五脏也是需要平衡的,而五行是和五色也是相对应的,所以在治疗疾病的时候,也可以采用五色疗法。
五色疗法是属于中医的一种外治疗法,五色疗法就是通过五种颜色的光线对身体进行照射,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中医认为五色入五脏,五色主要包括了白、青、黄、红、黑这五色,而五脏和五行和五色也是对应的,五色疗法在中医中是属于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五色疗法和五脏之间也是互相关联的,五色疗法主要是通过色光的刺激,然后进入经络从而入五脏,然后五脏得到充足光线能量,而人体就会和五行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
在五色疗法中,五色的代表和五脏的对应关系是:青色入肝经,黑色入肾经,黄色入脾经,红色入心经,白色入肺经。
1、青色入肝经
肝脏开窍于目,而目就是属于青色,而青色主要是入肝经,如果出现了肝经虚弱的话,那么就可以采用青光的照射来治疗,如果肝火过旺,那么就可以选择避免青光的照射,从而来达到泻火的作用,中医五行中木克土,而肝属木,脾属土,在治疗脾虚的时候,那么就不要采用青光的照射。
2、黑色入肾经
黑色入肾经,而肾开窍于耳,在治疗肾虚的时候,那么也可以采用黑色的光线照射,从而达到治疗肾虚的功效,如果出现了肾经亢盛的话,那么也可以采用避免黑色光线的照射,从而达到平衡的效果,中医五行中水克火,而肾属水,心属火,在出现心火亢盛的时候,那么可以采用黑色光线照射,而出现心经虚弱的时候,那么就要避免接触黑色光线。
3、黄色入脾经
黄色主要入脾经,可以治疗脾胃虚弱,促进消化,如果出现了脾胃虚寒的话,那么可以采用黄色光线照射腹部,也可以避免接触黄色光线,从而达到调理脾胃的功能,另外黄色还可以入心包经,对于神经官能症有治疗作用。
4、红色入心经
红色属于心经,而心开窍于舌,在治疗心经不足的时候,那么就可以采用红色光线的照射,而心经亢盛的时候,那么就需要避免红色光线的照射,在中医五行中,火克金,而心属火,肺属金,如果肺经是属于虚弱的,那么就应该避免接触红色光线,如果心火旺盛,那么用红色的光线治疗效果最好。
5、白色入肺经
五色中白色主要入肺经,而肺开窍于鼻,在治疗肺经虚弱的时候,那么就可以采用白色的光线来照射,而肺经亢盛的话,那么就应该避免接触白光,在中医五行中,金克木,而肺经属金,肝经属木,因此在肝火旺盛的时候,那么就可以采用白光照射来达到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