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天气是几?
2013年7月,美国中西部地区遭遇有史以来最严重热浪袭击 热浪席卷美国中西部 气温68℃(约400华氏度) 当地时间7月15日,由于受到低温和暴雨的冲击,美国西部的山火几乎被彻底扑灭。不过,一场新的危机又在美国中部地带悄然酝酿——高温热浪迅速横扫该地区,多个城市的气温都达到历史新高值。 据美国国家气象局监测显示,15日午后开始,美国堪萨斯州劳伦斯市的温度直线上升,从早晨的79°F(26.1℃)飙升至下午的103°F(39.4℃),打破当地单日最高温纪录;同一时间,距离不远的劳顿市也出现了近40年来最热的7月天气,最高气温高达105°F(40.6℃)。 与此同时,位于美国中部的奥克拉荷马州也有多个城市报告高温天气,其中俄克拉荷马州的塔尔萨市甚至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120°F(48.9℃)高温天气。 据统计,包括俄克拉荷马州在内的多个州在7月15日的最高气温均刷新了历史记录。其中,俄克拉荷马州的平均气温比往年同期高了31华氏度(16.6℃),为史上最高值。
美国地质勘探局研究专家罗宾·普罗克特称:“这次热浪来袭时,大气中积存的臭氧含量处于极高水平,这进一步加剧了太阳辐射带来的热量。” 据报道,本次热浪席卷的美国中西部地区主要是农业区,正值作物生长季节,高温很可能对农业带来严重影响。 美国农业部已经发出警告,告诫种植户小心缺水问题。
立秋后,还有“三伏”,而且最热的中伏还在立秋后,也还有“秋老虎”,所以立秋后有时还是很热。最炎热的天气一般在小暑和处暑之间。一般在这两个节气之间进入伏天。伏指隐藏的意思,这是一年中地面热量累计最多的时节,地里的热量又闷在地下散发不出,所以炎热难耐。
三伏的日期是从夏至那天算起的。我国农历中以冬至的那天为入九即为9,往后每过一天加1,加到连续9天为19时叫“一九”,再9天叫“二九”,这样一直到“九九”,数完9九共有81天。我国北方有“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这样的顺口溜。入九日期从冬至那天算起一直到三九中的19天。伏天的算法与入九的算法相反,是从夏至那天起往后数。入伏的日期从夏至日期中的19那天起叫“初伏”、“一伏”或“头伏”,伏有10天;再往后到29那天叫“中伏”、“二伏”;从三伏的19那天往后数到连续9天叫“三伏”、“末伏”或“三伏”。因此每年入伏的日期在7月11—21日之间。
三伏一般有30天或40天,夏至以后第3个庚日到第4个庚日共10天叫初伏。由于每年夏至节气后的第三个庚日(一般在7月11日到7月20日之间)出现的时间不一定,因而使的三伏的日期长度也不尽一样。一般年头伏和末伏固定为10天,只是中伏的长度不固定,为10天或20天,于是就有的年份伏天长,有的伏天短。伏天最长时为40天(如2007年),伏天最短时为30天(如2004年)。而“秋后一伏”指立秋节气以后的初伏、中伏和末伏中的任何一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