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市有哪些企业?
2014年统计,全市有规模工业306家(当年新入规97家),较去年减少58家;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含)以上的企业155家,较去年减少8家,其中,亿元以上工业企业36家,较去年减少9家 。 年末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6家,比上年减少58家,下降16.5%。其中,国有控股企业196家,比上年减少156家,下降75.4%;股份制企业279家,比上年减少119家,下降36.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26家,比上年减少34家,下降44.9%。
全市工业销售收入完成446.97亿元,比上年减少16.2%。其中,轻纺工业完成100亿元,比上年减少21.7%;重化工业完成319.77亿元,比上年减少11.9%。全年全市工业利税总额44.6亿元,比上年减少17.1%,其中利润总额30.3亿元,比上年减少19.4%。
全市工业用电量34.88亿千瓦时,比上年减少16.8%。
全市工业产品产量 : 发电量166.95亿千瓦时,比上年减少2.5%;钢材62.4万吨,比上年增长10.3%;水泥75.3万吨,比上年降低2.9%;汽车1038辆,比上年减少40.8%;手机73.47万部,比上年减少14.8%。
永安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0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个。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335亿元,纳税2.94亿元,完成工业投资45.5亿元,工业用电量7.65亿度。规模以上工业产业主要以汽车及装备制造、新型轻纺、林产加工、新能源新材料为主导产业。
汽车及装备制造产业,规模以上企业17户,产业主要以铸造、锻压、加工为基础,已形成汽车缸体缸盖、排气系统、传动系、制动系、转向系等一批专业性强、特色鲜明、互为关联的汽车零部件,已开发260多个汽车零部件新产品,产品涉及上海大众、武汉神龙、上海通用五菱、江西五十铃、玉柴发动机、厦门金龙、湖南三一重工、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20多家国内知名主机生产企业。
新型轻纺产业,规模以上企业28户,其中纺织企业10户,年产各类床上用品4500万套,布匹3000万米;针织企业6户,以生产无梭布和印染布为主,年产毛呢400万匹,针织布1300万匹,锦灰呢170万匹;制衣企业6户,年产各类服装250万件,形成了年产床上用品4500万套生产能力,产业规模占福建省的四分之一,是福建省著名的“中国床品名城”和“中国毛呢之都”。其中纺织行业形成了化纤、织布、印染、家纺、服装等完整产业链;毛呢纺织业形成以无梭布、印染布等为主的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
林产加工业,规模以上企业22户,产业主要以纤维板、家具、地板、木门、装饰板、木线条为主,形成了刨花板-密度板-家具-装饰板-木线条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和人造板-复合地板-木质门的产业链,先后获得“中国竹板之都”、“福建省家具(实木)产业优化布局示范基地”和“福建省林产工业(刨花板)产业优化布局示范基地”称号。其中泰和公司是国内首家采用国产连续压机、国产国产脲醛树脂胶粘剂和国产国产纤维筛选配置,年产50万m3超强刨花板企业,也是我国刨花板生产单条生产线产量最大规模的制造企业;森林公司系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定点生产刨花板和浸渍胶膜纸饰面人造板的“中南林产工业科研开发实验中心”基地。
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规模以上企业44户,形成新能源多晶硅、多层石墨、硬质合金切削工具、电工合金导电材料、铝、钢深加工、金刚石切片工具等一批以新材料为特点和以金属制品为主的特色工业产业。其中,多晶硅、多层石墨产业拥有年产1万吨太阳能级致密多晶硅和年产1000吨等静压石墨及1000吨多层石墨生产能力,太阳能级多晶硅产量占全国的五分之一,与四川永祥多晶硅、西安隆基硅材料公司并称为中国太阳能级“西有隆基,东有三鑫,南有永祥”的三大生产基地之一,三明永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石墨烯纳米导电浆料荣获2012“全国工商联科技进步一等奖”,填补了国内空白,成为全球唯一规模化生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