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球员为什么糙?
因为国内足球环境和氛围真的不好,从青训开始就不重视脚法和技术,都是跟着大部队跑,做动作只会人盯人 而且国内足球行业整体利益太小,投入产出比太低了,导致参与其中的人员普遍心态失衡 踢球环境差,导致技术难以提高和保持 然后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最后出来一个水平不高的球员,还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维持自己在职业联赛中的地位 所以你看国内球员比赛的时候,往往很用力的踢 但是又很难踢出质量来 因为技术和脚下能力就摆在那里 国内很多球员其实非常刻苦的 比如武磊每天加练一个小时左右 在西班牙期间坚持高强度的训练 和队友一起练习 这种精神是值得表扬的 但技术上的粗糙确实是客观存在的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体能不好 踢球是需要有充沛的体能作保障的 如果体能不够,那么动作幅度就小,频率就低 也就很难发挥技术上的优势 中国球员在体能上确实不如欧美球员 这也是事实 我们经常看到欧洲五大联赛或美洲顶级联赛的比赛视频 往往半个小时左右双方就已经进入了状态 并且频繁出现抢断、攻转守、守转攻的高强度身体对抗 球员们在如此高强度的比赛中,不断运用技术来完成射门、传切、过人 这正是我们国内球员应该去努力的方向啊!
和国外足坛不同,我们的青少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训练时间不够。
作为学生,训练时间被严重压缩,体能在先天上就处于劣势,基础不牢靠。
而欧洲足坛,他们从小就在专业俱乐部接受训练,和国内体制不同,他们的教练员会根据孩子不同年龄段进行循序渐进的指导,让技术、体能等方面都有重点、有计划的发展。
而且我们球员踢球都比较晚,普遍10岁左右,而欧洲3、4岁就开始接触足球。在他们8、9岁的时候,我们还在球场外等着上小学。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上了小学之后,才刚刚接触到足球。学习、训练两不误,哪有精力深造专项训练呢?
从10岁开始,很多有天赋的球员都因各种原因渐渐淡出绿茵场,把精力转移到文化课上面,想进入职业俱乐部的梦想随之破灭。
职业队的青训也出现了断档,缺乏新鲜的血液。俱乐部迫于成绩压力,无奈选择从国外引进球员,从别的队借调球员,或者大量招收16、17岁的青少年。
小将们一进入职业联赛,教练迫于成绩压力,根本没有时间对这些球员进行有针对的培养,上场时间得不到保障。
在这样的环境下,球员的技战术水平难以提高。上场时间不多,训练又跟不上,实力自然不进反退。
没有足够的时间训练体能,也就无法参加高水平的联赛,技战术也会被逐渐拉开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