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指什么生肖?
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传统意义上的“年节”。俗称新春、新年、新岁、岁旦、元旦、大年等。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采用公历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为新年;把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
在传统文化中,新年有一个别称叫“岁首”,这个称呼出现在东汉《东观汉记》里。该书卷二记载了这样一件事:“章帝章和二年正月朔日始,改元。初,上始登极(即位),而群臣请改元,奏疏言:‘皇帝应天受命,为天下主。’其辞烦文累,故但云‘改元’而已。”这里所说的“章和二年”就是公元86年的元旦,“岁首”就是指的这一年第一天——也就是公历的1月1日。
从东汉开始,人们习惯用“岁首”“岁旦”来称呼每年的第一天,也就是“元旦”。如王充《论衡·历命》:“故曰:‘明年此日君到来’,‘岁岁年年,月月光景’”。 晋代诗人谢灵运在《岁暮》诗中写道:“载华岳,启玄英。章隅灵,感辰魄。咸池蔚而彤云列。夜光结于繁霜。”这里的“岁暮”当然也是“元旦”的意思。
南北朝时,北齐苏绰撰写的《元宝炬皇太后诰》中有这样的文字:“岁暮之初,正朔肇建。”意思是说,一年快要结束了,正月的初一这一天正式建立起来了。这里用的词是“岁暮”而不是“年末”,可见这两个字在古时表示的是新年的第一天。
唐代李商隐的诗作《韩冬郎即席为赋戏赠》里有这样一句:“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其中的“晓镜”指的就是早上梳妆照镜子,这种习惯只有新年初一早晨才有。因为这时的月亮还高悬夜空,所以不能“吟”,如果晚上吟诗,有失礼节。 宋代吴自牧著《梦粱录》一书,记载北宋京师(今北京)的风俗。其中谈到正月朔日的习俗时说:“十二月尽,土产牛马猪羊,百姓都至市集,择吉交易……朝野之间,无不欢悦。是月,虽诸方兵火,百姓尚能安乐。正月朔日,不论大小官府,并各衙门,俱换大牌,书‘元旦’字样。”
以上史料中的“元旦”、“岁旦”、“岁首”都是指一年的第一天,也就是“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