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五行属什么?
《易经》六十四卦,每卦六爻,共三百八十四爻; 《周易》用三爻组成一卦来预测吉凶; 《连山易》、《归藏易》和《周易》都用三挂进行占卜,但它们所对应的下卦和上卦不同; 三者所对应的地支也不同,分别是子、未、寅,因此又被称为“三式”或“三日周易”。 现在流传下来的只有《周易》一部,它属于伏羲易或者说是连山易的后期发展,是周文王的再创作。 因为年代久远,现在已很难考证它的具体来历了。不过根据一些专家的研究认为,它是古人通过对天地万物的长期观察得出的结论并以抽象化的方式记录下来而成,所以它也是宇宙万物演变规律的体现和表现方式之一。所以说五行就是宇宙万物运行变化规律的一种表现形式。 五行是中国古代文明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它起源于远古汉族先民对于自然界各种现象的解释以及宗教观念等。
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这五个元素及其相互关系,其相互关系主要是生克关系(相生相克),此外还有乘侮关系等等。 五行之间既相对静止,又可变化运动。 在中医理论中,五行分别象征着五脏六腑及五官九窍,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金木水火土阴阳五类的脏腑气血津液等基本病理概念,在针灸治疗时也常用到五行学说作为指导思想来进行取穴和治疗。同时由于五行之间的关系也是相生相克的关系,所以它们之间的失调也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的变化。 五行的相生相克原理可以理解为,木旺能够为土提供水分使其更好地吸收营养从而茁壮成长,但由于水能克火而土又克制不住水所以最终反而使火被削弱甚至熄灭从而导致树木失去依靠而死掉;同理当土旺盛时也会因为水能灭火的缘故使得火势减弱从而使火无法继续燃烧下去最后导致火势逐渐变小直至熄灭;这样一来火就会失去其原本应有的作用——照明与取暖等用途就自然而然地消失了……由此可见五行中的任何一环都是缺一不可而又相互关联着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辩证法原则。
以上是《易经》中对五行的解释。 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五行指的是五种基本的自然性质而不只是物质类别或是元素种类这么简单而已,否则也不会有五行相生相克的提法了。所以在《黄帝内经》中也出现过这样的说法——“天有阴阳,人有五脏……”这句话虽然出自于汉代张仲景所著之《伤寒论》中但却并没有直接说明白其中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呢?实际上这正是古人运用“五行学说”对宇宙万物进行分类归类的结果之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