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诸多传奇明星死亡?

何秩铭何秩铭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题目太大,我尝试着围绕几个点来说明为什么会有这种问题出现。 首先就是香港娱乐圈的特殊性——这里并不是一个以演艺事业为终身职业的市场。香港的艺人基本上出身自演艺圈之外(比如四大天王,成龙)或者早年成名的演员(万梓良、吴启华等),他们最初从事的行业很多,有像林忆莲这样出道前是赛艇运动员的,也有像草蜢组合成员以前是舞蹈教练的,更有像谭咏麟这样大学没毕业的名气很大的歌手。

这些人进入演艺圈并非他们的终极梦想,因此当他们在演艺圈内发展时往往非常努力且具备一种“机会主义”的精神,只要有机会他们就会紧紧抓住,无论什么样的角色,哪怕只有短短几分钟也会尽自己的全力去展现光彩。因此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很意外的角色让他们大放异彩的机会,比如《大话西游》里一头扎进水里不见踪影的至尊宝,《重庆森林》里杀人犯和警察,还有《2046》里周嘉玲饰演的空姐。这些角色的特殊性在于演员本身和角色之间具有某种通感之处,而这种通感往往能让观众感受到演员非同一般的演技。

所以我们会发现很多演员在香港演艺圈内并非靠演技闻名(虽然他们都具备相当程度的演技实力),而是由于某些特别角色而被大众铭记。这从侧面说明了一个问题——香港演艺圈培养出来的艺人属于多面手,他们无论在哪个行业都能适应。

但当他们在演艺圈的奋斗历程结束后,回归生活后他们又能够找到另一个适合自己的领域。这时他们的天分往往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之前在演绎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也让他们能够游刃有余。所以你看周润发能够在《卧虎藏龙》中饰演余允抗那样一名内心戏十足的剑客,也能在《投名状》演一个个性分明的大师兄。而张曼玉除了各种类型的女生以外,更是能在《新龙门客栈》里扮演侠女邱莫言。

其次我们要谈到的是香港娱乐圈的竞争性。因为人才济济而且各怀绝技,想要在这种环境中出人头地绝非易事。因此我们可以理解当他们面对人生的最后一段旅程时会做出怎样的选择——既然在任何一行都无法登峰造极,那为什么不选自己最喜欢的那一行的终结之作呢?于是我们看到张国荣选择了演唱《最冷一天》告别歌坛,梅艳芳最后一场演出穿上嫁衣唱《夕阳之歌》给一生挚爱方大同,而黄霑则拿着刚写的歌词《千言万语》作为跟这个世界告别的书信。

对于热爱表演的他们而言,死亡或许不是终结,而是一场盛大的演出。在这个狭小的舞台上,他们能够尽情施展拳脚然后光芒四射,将观众的泪水和笑声都留在这里。 最后我想说的是,他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给我们,无论是电影还是歌曲都有传世的经典。当我们感慨他们一生的成就时,是否也应该为他们能安度晚年而感到宽慰呢?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