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汽车加价?

文心妍文心妍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我可能不算最专业的,但是可以聊一聊自己的看法。 汽车这个东西,不同于其他消费品。它是有属性的,是用于承载的,有通勤、商务、户外、越野等用途划分。同时,由于汽车这个标的物较大,因此对于消费者而言,其决策也相对低频;最后,因为汽车属于耐用品,因此消费周期也较长。所以,从上述角度来看,汽车的消费属性应该归属于耐用消费品。

当然,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的消费属性也在发生着变化。以丰田卡罗拉为例,第一代车型定位为家用紧凑型轿车,售价区间为13.50-26.70万元;而最新上市的第十二代车型,定位提升至“全球旗舰中级车”,售价区间为11.98-15.98万元(指导价)。价格下探的同时,产品的功能也在发生变化——满足家庭用车的需求之外,增加了一丝运动气息。我们可以看出,汽车行业消费属性正在向奢侈品靠拢。

于是,我们就产生了第一个问题:一辆汽车从研发到量产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金钱成本,在还未投入市场之前就确定了目标客户群体,那剩下的只能是普通客户,这些人的钱就好挣了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以雷克萨斯ES200为例,该车出厂价可能不到40万,但进口到中国之后,最低配的价格也已经突破46万。也就是说,经过层层加单,到最后其实已经没有什么利润了。那怎么办?只能再加单,加单零部件的费用,再加上人工费用、物流费用等等,最终这些成本都会被转嫁到消费者的身上。

第二个问题是,同样是做汽车,为什么要加价呢? 以丰田为首的主机厂给出的答复通常是:为了保证充足的现金流。毕竟卖车不是一锤子买卖,在后续还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如果销量上不去或者出现亏损,那就只有加价这一条路可走了。 那作为汽车经销商来说,他们就更直接一些了,会告诉你,因为我们进货的成本本来就高啊!比如同一款车,批发给终端的销售价格为20.88万元,但进货成本却高达23万元。加价销售,对于经销商来说已经成了必然选择。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