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五行属于什么?

双璐洁双璐洁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一) 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是“盛”。

据《说文解字》载 “盛,把东西放进去的意思;行,走也”,因此,“盛五行”——就是把五种元素放入五行的路途中去。 ——那么为什么叫做五行呢? 据《尚书·洪范》记载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故五行者,乃仁、义、礼、智、信之德顺而次行之焉..." ——由此可知,所谓的五行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现象的一种抽象概念,它由五个不同的个体相互依存而产生作用,相生相克,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而后世的许多事物皆以这五行来命名或做比喻,例如中医中的五行,又如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朝代更替中的“五代十国”的更替顺序,当然也包括了现代生活中常听到的“五大行”银行、商行等等。

(二) 关于“盛五行”的路途 据史料记载 公元前5世纪,也就是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约相当于西方的希腊罗马时期),当时有五个人物曾先后提出过类似的学说思想,他们分别是:鲁国的孟孙叔、齐国的晏婴、郑国的子产、晋国的赵宣子以及楚国的伍举。 其中比较著名的是晏子的“和同之说”,他曾说: “和如羹兮,水火醯醢酱盐梅,以烹鱼肉,燀之以薪,和之味才美。君臣亦然,君道似阳,臣道似阴;君执实,臣守虚,君义臣忠,君正臣直。政之所行,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后人根据他们的主张总结出了当时的治国之策——“礼”与“刑”的关系。但可惜的是这种关系并未被后世君王所采纳,反而使百姓深受其害。 时至公元219年曹操率兵南征吴国时,东吴的谋士顾邵曾提出一个名为“盛五行”的策略: 一言蔽之就是让刘备联合刘璋共同攻打张鲁从而夺取汉中地区给曹操制造压力迫使孙权归顺于已; 然后以汉献帝的名义封刘璋为益州牧以此来削弱孙权的势力; 再让刘备率兵讨伐张鲁夺回汉中以壮大自己的声势并继续北上占据西川之地从而形成对曹魏战略包围之势; 最后利用荆州之地作为战略缓冲地带屯兵养马以随时策应天下有变。 二话不说直接上图! 在历史的长河中,像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所以才有了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俗语成语“五音不全”“声东击西”…… 但遗憾的是,因为年代久远加之史书的失传,我们今天已经很难再找到关于这个“盛五行”的详细资料了,只能依靠各位大神的脑洞和推理来完成这一伟大的创举啦~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