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负债表恶化指什么?
资产负债表恶化,又称资产负债表衰退,是日本经济学家辜朝明提出的理论。这一理论对上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衰退给予了独特的解释,并为欧美国家分析次贷危机提供了借鉴,近年也被中国学界所引用。资产负债表恶化,意指实体经济部门(主要是企业和家庭部门)出于修复自身受损的资产负债表(balance sheet)的需要,减少负债、增加储蓄,而造成的总需求下降及产出减少。
该理论最初应用于分析银行、企业等个体行为而非对整体经济的宏观分析。20世纪90年代末,日本经济在经历了资产价格泡沫破灭后的多年萧条后仍未实现完全复苏,辜朝明就这一现象提出了与凯恩斯消费需求不足以及弗里德曼货币供给不足不同的第三种解释。他认为日本经济进入“资产负债表衰退”阶段(balance-sheet recession ),即企业因前期投资失误、银行房地产坏账大增,净资产严重受损,经济主体不再考虑利润最大化和货币数量,而是为偿还债务、恢复权益而努力,在“去杠杆化”(deleveraging)过程中削减投资及再融资活动,进而拉低产出、物价水平,最终阻碍经济复苏。该理论对分析个体经济行为及解释供给过剩情况下的经济严重衰退有较强解释力度。日本经济在2000年之后有所恢复,但经济增长缓慢、失业率高、通货紧缩且私人信贷难以恢复,该理论继续为解释日本低利率环境下的经济停滞提供了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