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时是什么生肖?
在十二生肖中,每个属相都有多个吉神与凶神。那么,丑时(1时至3时)属什么? 古人将一昼夜划分成24块,每块12个小时,由太阳出没的时间决定。其中,“子”代表夜晚的十二点,“丑”代表凌晨一点至三点。 “午”代表中午的十二点,“未”代表下午的一点至三点。以此类推。
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由西向东,古人在计算时间的最初并没有考虑时钟的角度问题。随着时间的一天天过去,人们发现子时的太阳始终在北方略偏东的位置上,而午时太阳光则一直在南方。为了确定各个时辰的方向,人们又找到了北斗星,并发现斗柄旋转方向与太阳运行方向一致。于是,古代的指南针由此诞生。
到了东汉,人们在实践中还发现,利用圭表测量日影长短,然后再换算成时间更合适;同时,他们还发现中午的时候,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其影子长度最短,因而把这一天定为夏至。冬至则是当太阳南移至最南端,影子最长的一天。另外,古人还根据月球的盈亏变化建立了阴历。
尽管现代科学已验证了古代这种通过观察日、月、星辰的变化来制定“二十四节气”的方法,但“二十四节气”却成为了中医理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黄帝内经》曰:“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意思是说,聪明智慧的人调养身体一定要顺应四季的变化,适应天气的寒热,调节自己的情绪,做到不生气,不发脾气;根据阴阳变化调节自己的起居生活。只有做到这些,才能避开病邪,延年益寿。 而“二十四节气”正对应着一年的四季,每个节气分别对应特定的气候特征,古人认为在这个阶段适当进行调养,身体能够更好适应气候变化,减少生病机会。
每个节气前后各一周时间被定为“养气周”。在这一周内,可以根据这一阶段的气象特征,通过适当调补,达到“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的效果。 例如,在立春之后的一周时间里,正是阳气渐渐升起的阶段,此时气温逐渐升高,人体新陈代谢加快,适合服用具有温补作用的食物。而到了惊蛰之后,阳气上升迅速,人体的腠理(皮肤、肌肉空隙)开始张开,身体抵抗力逐渐增强,此时应谨慎用药,防止因药物副作用损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