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酒药有什么副作用吗?
酒精(乙醇)是亲神经物质,直接毒性很弱,但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 。这种抑制分为三个阶段,即兴奋期、共济失调期和昏迷期。
1. 兴奋期:此时机体对酒精的敏感程度并不高,患者可出现面部潮红、头晕、目眩等症状;
2. 共济失调期:此时机体已经受到酒精的较强烈刺激,除上述症状加重外,还可出现言语不清、步态不稳、肢体动作不协调等共济失调的表现;
3. 昏迷期:此期酒精中毒者处于深度麻醉状态,各种反射均消失,瞳孔散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呼吸不规则且缓慢,体温下降,血压下降甚至休克等。 如果及时停止饮酒后,经过人体自我调节,大部分酒精在体内逐渐被消解,患者可自然康复。但若继续饮酒或者再次大量饮酒,则破坏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导致酒精中毒反复发生,对人体造成更大的伤害。 而目前市面上大多数解酒药品,都是通过促进乙醇在体内的氧化过程来起到解酒效果的。 该类药物的主要成分为:苯海拉明和纳络酮。其中,苯海拉明属于抗组胺药物,可通过拮抗组胺H1受体而缓解饮酒后出现的头痛、头昏等不适症状;该药还可增加肾上腺素的分泌,进而达到增强酒精代谢效果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苯海拉明本身具有镇静作用,对于酒精引起的兴奋、躁动不安等有较好的镇静效果。在临床上对于酒精所致的精神烦躁、冲动、行为紊乱等有较好疗效。 但需特别注意的是,服用该药后如果患者出现严重的睡眠障碍,则应及时停药并咨询医生。 另外,还有一类解酒药是通过减少肝脏对酒精的吸收,从而达到保护肝功能、减轻酒精中毒的效果。 常见的药物包括:苯丙醇胺类和脱氧皮质酮类,例如,多潘立酮、甲氰咪胍、氯丙咪嗪等。这类药物主要通过阻断酒精对胃肠道的刺激,从而减少其吸收;同时还能刺激大脑边缘系统的脑啡肽释放,产生镇痛效果。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无论使用哪一种解酒药,都必须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切忌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