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牛基金海银什么关系?
2010年以前,海银和五牛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那个时候,“海银”还没有成立,叫“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是一个互联网银行。注册资本5亿元(当时规定,互联网银行的注册资本至少要5亿);而“五牛”则是传统的公募基金公司,属于大型央企,注册在广州。 两家从来没有一丝一毫的往来。
2010年以后,监管机构开始鼓励券商、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出资设立基金公司或者参股已有的基金公司——这就是后来常说的“资管行业”。政策允许的情况下,这些金融机构可以把市场上的钱吸引过来,让市场资金为他们提供服务并支付相关费用。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驱动下,各家金融机构纷纷入场,设立了自己的资管子公司。同时因为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各大金融机构将本来作为核心业务的贷款部分,一部分做成ABS(资产证券化产品)卖出去,获得流动性。
由于商业银行是监管的重点对象之一,因此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设立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资管子公司是比较稳妥的选择。于是,2014-2015年间,以“国”字号为代表的多家银行陆续设立了自己的资管子公司,业务上受总行直接管理,但可以在总行的授权范围内开展业务。
这个时候,事情有了转机。 由于前面所说的那几家大型保险公司已经设立了保险资管公司,并且已经开始营业,所以按照监管要求,他们的传统分支机构就必须逐步转向为代理销售资产管理产品,即原来卖保险的产品要逐步换成卖资管产品了。但新业务是需要有相应的牌照才允许开展的,于是,这些保险公司就先后申请了自己设立资管公司的牌照。
但是,由于金融监管的要求,所有金融企业设立的任何金融机构都受到严格的宏观审慎监管。为了控制整个行业的风险,监管部门一直对金融企业的设立实行着相当严格的管理措施。特别是对于以经营杠杆著称的金融行业而言,每一家机构的设立都是需要经过精心计算和准备的。
于是,在2013年和2014年的时候,监管机构先是在全国范围停止审批新的公募基金公司和基金管理人的注册,随后又在2014年停止了保监会的各项备案登记工作,相当于给整个行业的增长按下了暂停键。
在这个暂停的时间里,行业进行着深刻的变革,从过去的分散经营向现在的集中经营转变。一些规模较小、竞争力不足的机构逐渐被市场淘汰。而与此同时,一批批具有综合实力和有竞争力的机构脱颖而出。 五牛基金就是其中的一员。 在2006年到2014年的八年时间里,五牛基金的股东一直默默耕耘,努力提升公司的投研能力,构建合规稳健的经营风格,最终成功脱颖而出。而与此同时,作为互联网公司出生的海银则依靠着自己强大的流量优势和科技实力,通过科技赋能,打造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