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冲之系什么生肖?
祖冲之,公元429年(北魏太和十三年)出生于建康(今江苏南京)一个世家大族,他的祖先原本姓郗,因避祸才改为祖。 祖冲之一生经历了南朝的宋、齐、梁三朝,到梁武帝萧衍天监十二年,即公元513年去世。这时期正好是南北朝中期,北方中原一带战乱频繁,而南方相对安定,经济发达。
祖冲之生活的时代,正是南朝社会比较安定的时期。祖冲之家世代为官,祖父祖莹南齐任尚书郎中,父亲祖暅,在南朝宋时曾任辅国将军长史,领太子右卫率。由于有这样一个官宦之家作为背景,所以祖冲之小时候就有机会读到许多书。他二十岁时,被州里举为秀才,后又被朝廷选入秘阁,专门从事历法的推算和著述。
《周髀算经》记载:“周公旦受命伐纣,一岁而七百有余战。”据考证,周武王伐纣之战实际打了两年多的时间,《周礼·考工记》也载有“一戎车,二弓弩,三舟师,四追卒,五贾伍”,说明当时战车与兵器的使用十分普遍,且战斗方式以阵法为主。那么,祖冲之推算的周朝建国之年当在公元前1046年左右,比传统说法确凿了整整一百三十年。
祖冲之又根据《汉书·律历志》所载,用科学的方法重新推算了东汉科学家张衡制造的木制浑天仪的重量和体积,得出了张衡浑天说的具体数据:地体圆周长约九万里,其中山水大地约占五十一分之一;天空圆周长约八万四千公里,离地面约五万一千公里;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约为九万余里。这一成果比欧洲科学家的计算要早一千多年。
祖冲之还推算出交食(月球和太阳同时出现在苍穹之上)的规律:“月蚀之候,常当十五日十四夜。”这个结果要比印度科学家推算的时间早一百五十余年。他还编制了中国第一部正规的科学著作《大明历》,并加以推出,受到南朝皇帝刘彧的嘉奖。
祖冲之(429-500),字文远。出生于建康(今南京),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中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一生钻研自然科学,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三方面。他在刘徽开创的探索圆周率的精确方法的基础上,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即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其结果早《隋书·律历志》有如下记载:“宋末,南徐州从事史祖冲之,更开密法,以圆径一亿为一丈,圆周盈数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厘九毫二秒七忽,朒数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厘九毫二秒六忽,正数在盈朒二限之间。密率,圆径一百一十三,圆周三百五十五。约率,圆径七,周二十二。”,故命名为“祖冲之圆周率”。
祖冲之出生在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祖父祖昌曾任刘宋的“大匠卿”,掌管土木工程;父亲也在朝中做官,学识渊博,对天文、数学有一定的研究。祖冲之就是在这种家族环境的.熏陶下,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祖冲之在青年时代即对天文、历法有所研究,他所修订的具有13个闰月的391年“大明历”最初遭官僚们的反对,称“古法不可更改”。10多年后,祖冲之去世,才得以推行。祖冲之博览群书,刻苦钻研,成绩卓著,他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宋孝武帝听说后,派他到华林苑主持改造指南车和千里船,都获得成功,使“古法尽能通之,不复依术何逊《齐故安陆昭王碑》。他所造齐永明年间大欹器,曾在宫中展出。
祖冲之还是个水利专家,他曾经成功地改造过被水淹的良田,被时论称为“亚禹”(仅次于大禹)。
祖冲之在南齐时,当司水部员外郎、公府参军、娄县令、谒者仆射等低级官职。到齐武帝永明年间,他上表请求“车服傍行”,武帝“许直文德殿,赐四人仗”。他与当时的著名文人一同参加了制定“永明历”和“文慧太子集”、“竟陵王集”的工作。494年,65岁的祖冲之作了中兵参军,第二年在润州(今江苏镇江市)任职时去世。
祖冲之的科学著作现存的有《缀术》和《九章算术注》,《述异记》、《易义》、《老子义》、《庄子义》、《释论语》等皆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