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五行属水吗?
简答: 先秦时期,我国五行学说已经开始盛行。人们用五行理论来解释天地万物的起源和性质。比如“木”,就被认为是创生万物之本原;而“金”就是坚刚之质。 那么,“火”是什么呢?在《说文解字》中,许慎是这样解释的:“火,凡火之属皆从火。”看来,“火”就是燃烧之物了!这似乎有点太笼统了。于是,古人又进一步对“火”进行分类:凡表面有光芒的都属于火;没有光芒但有温度的都是火之类(温者亦火类)。这样,“火烧”中的“火”就是指有熊熊火焰的那种燃烧。 然而,这种分类仍然很宽泛,并不准确。古人为了更精确地描述火的特征,又给火加了限定词——炎。“炎”是形声字,“炎”字上面部分的“炎”,表示火光四射的形象特征;下面部分为“炎”,说明火的温度之高。
所以,古书中所说的“火炎”(火热),并不是指所有表面的高温物体,而是指某种特定的炽热物——燃烧剧烈且光亮耀眼的东西。 但是,生活中有很多物体都是温度高的,却没有火焰,例如金属熔炼炉里刚刚融化的铅锭、刚出炉的钢锭……这些温度很高,甚至能达到上千摄氏度,但却不是“炎”。如果这些物体被碰触或冷却后突然复燃,我们也不会称其为“火炎”。 同样,生活中也有很多表面发热的物体,但不是火。比方说刚煮熟的鸡蛋、刚挤出的热牛奶……由于这些物体的热量来自内部,传导到外部需要一定时间,外表层的温度并不能立刻达到极高。而且,它们也不具有火的其他特点,如发光、冒烟等。也不能用“火炎”来形容它们的热度。
“火”不等于“炎”,也不等于“燥”,更不是“蒸”。 “火”是一个属性模糊的字眼儿,用它来命名那些带给人巨大危害的燃烧物,真是再恰当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