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五行什么意思?

昌天意昌天意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中五”即中医学的五脏学说,以五脏为中心,包括六腑、奇恒之腑和经络等,为中医基础和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 脏腑是机体构成器官的基本单位,是人体组织和功能的最高级层次。从形态结构上看,分为体表和体内两大类;从生理功能上看,可分为气、血、津液、精等基本物质,以及神、魂、魄、意、志等精神活动,还有喜、悲、忧、恐、惊等情绪变化。这些要素之间既相互影响又各自独立,共同保证了人体生命的正常活动和内外环境的统一协调。

五脏指心、脾、肺、肾及肝脏,与精神活动和情志表达密切相关,是生命活动的中心。其中,心与小肠相表里,肝与胆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肾与膀胱相表里。还有一个特殊的人体组织——三焦,虽然无表无里,但具有通行水道的作用。 还有两个特殊的生理状态下的内脏,即胎盘(又称胞宫)和脑髓。在正常情况下,作为脏器,它们并不发挥作用;但在特定条件下,如孕妇临产时,胎气会涌动于丹田之中,形成“元气”;小儿出生后,脑髓充实于颅腔之内,成为“灵机”或“神明”之所。

六邪为风寒暑湿燥火,侵入人体后出现的病理变化。还有金木水火土,对应于五脏,被称为五行。人体的组织结构和四时气候环境的变化,与五行有着密切的联系。

苏政赫苏政赫优质答主

五行就是五种物质,就是木、火、土、金、水这五种物质。我们中国古人很有意思,他研究宇宙的时候,不像西方人研究石头,研究星星的成份。他研究什么?研究地球上最常见的,人类生存最必不可少的一些东西。

比方说木、比如火、比如土、比如金、比如水。这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你如果离开这五样东西,就很难有生命。西方人研究天体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是原子理论,然后发现原子有它的不稳定性,后来就发现电子理论,后来电子理论把它细分就变成了量子理论。所以说,西方人一研究天文宇宙就进入一个微观世界,他研究的都是很细小的东西。

但是我们中国人研究宇宙不是从微观的世界开始,我们是从木、火、土、金、水五种最常见的东西,而且是必须的东西开始。也就是说在中国古人看来,宇宙当中有气,这个气不是我们说的空气的气。我们空气的“气”古代叫什么呢?叫“精”,有“精”、“有气”、“有神”,这是三个不同的概念。

古人认为在宇宙万物当中宇宙间有一种最基本的物质叫做“气”。我们经常在中国的武术当中会听到一个词叫“内气”,在养生、中医里面叫“元气”,气是不同层次、不同级别的。比方说“精”可以转变成为“气”,“气”可以升华成为“神”。

宇宙间最基本的物质称之为“气”。“气”是一种极细小,细小到你看不见,摸不到了,它弥漫整个宇宙。这“气”在没有形成万物之前是处于相对平衡、相对稳定的状态。那么这个“气”到一定时机就要开始了,我们叫“感而遂通”,感指的是有感应了。有感应的时候就开始什么了?开始“通”了!

开始通的时候就产生“气机”了。也就是说“气”有感觉,有感应了,感应之后它有互相吸引的势力,有互相吸引的势力它就相通了。

于是“气”运动开了,开始怎么运动呢?“一阴一阳之谓道”,这“气”有的往上升了,有的往下降了。“气”到了土的位置,也就是说在地球的那个位置达到平衡了,这是一部分“气”达到平衡了。而另一股还在上升、还在下降,它就超过了地球这个位置,一直下降到了地底下,一直上升到了大气层外,这个时候土就分出来了。

我们说“土”就是指地球。在地球位置达到平衡的那一部分“气”就变成了固体了。土分出来之后上面的就是什么呢?就是阳气,阳气还一直在上升,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这“气”还不能完完全全,干干净净都是纯阳的。

它还带着一些土的成份,也就是还有一些地球上的“气”吸附在上面,这就形成了什么呢?“木”形成了。也就是说木实际上就是土被大气层过滤的剩余物,木实际上还是接近于地球的固态物质。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