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几次汇改?

印程愉印程愉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从2005年汇率制度改革到今年7月5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中国实施了七次汇改。 第一次是2005年的“汇改”。这次“汇改”前,我国实行的是固定汇率制度(只允许在很小范围内波动)。在这次“汇改”中,我国放弃了执行了十几年的固定汇率制度,改为弹性汇率制度即人民币汇率不再局限于一个区间,而是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形成基础汇率。

第二次是2008年的“汇改”。这次“汇改造”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进行的。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国内经济出现下滑,为了促进出口、抑制通缩,此次“汇改”选择了单边升值路线,人民币对美元自7.6升值到6.83。虽然短期内提高了出口,但也产生了负面效应。过快的汇率上升速度也导致部分行业产能过快扩张和出口贸易的虚假繁荣。

第三次是2010年的“汇改”。这次“汇改革”的背景是国际环境发生变化,美联储开始量化宽松,大量资金流入中国寻求高收益资产;同时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通货膨胀居高不下。在这种形势下,为了减少热钱的流入,维护物价稳定,此次“汇改”的方向由此前的单边升值转向了双向浮动。

第四次是2015年的“汇改”。这次“汇成”的背景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通胀水平明显回落,外汇储备连续三个月下降。面对外部环境与经济结构的双重变化,央行宣布进一步推进汇改措施,包括取消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试点跨境人民币业务、实施新的进口付汇监管措施等。

第五次是今年7月份的“汇改”。随着资本项目的逐步开放,国内企业境外上市的增多以及金融改革的深化,跨境资金的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有效的管控资本项目下的跨境资金流动,保持宏观政策的独立性和稳定性成为当前面临的一大难题。

鱼羽鱼羽优质答主

中国汇改从1994年开始,主要共有三次,每次汇改都是由于出口贸易的异常上升,导致外汇储备迅速增加,外汇市场的交易量大幅增加,而引起汇改。

第一次汇改:1994年。

汇改前的汇率体制是“双重汇率制”,即官方汇率和调剂市场汇率并存。汇改后的汇率为单一汇率,新的汇率是根据汇改前官方汇率和调剂市场汇率加权平均确定的。

这次汇改的总体思路是“三定”,即统一各种汇率,确定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确定人民币汇率。这种汇改机制基本上符合我国国情,并起到了经济发展的“稳定器”的作用,维持了汇市和外经贸的稳定。

第二次汇改:2005年7月21日。

这次汇改结束了长达10年的“钉住汇率制”,并宣布“完善我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随后的7年中,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经历三次调整,即2007年扩大到0.5%、2012年扩大到1%、2014年3月扩大至2%,外汇市场风险的释放能力越来越接近于市场化程度。

第三次汇改:2015年8月11日。

汇改之后,市场汇率较准确地反映了我国经济基本面对汇率的实际影响:一方面,受外部形势的变化和影响;另一方面,“8·11”汇改之后,市场供求对汇率的调整作用显著上升,汇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