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德旭信保基金?

勾婷静勾婷静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谢邀! 其实这个题目应该怎样做才能避免被“神化”或者“污名化”呢,其实就是要回到对信用风险基本认识上去。 信用风险是金融风险的类别之一。在所有的金融风险中,信用风险可以说是唯一可以量化的风险。(其他的风险都是随机的风险,而信用风险是可以量化风险中的最大者) 从风险量化的角度讲,任何一次贷款发生违约可能性的概率都可以计算出来;当贷款组合在一起时,违约的关联性会进一步反应到违约的概率上。 但是,这种基于风险计量方法的信用风险模型是有其前提假设的(就是必须满足这些条件,否则模型就肯定不成立或不能很好地成立)。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假设就是市场有效性假说。

所谓市场有效,就是指在没有交易成本的前提下,任意证券的价格能够充分反映所有已经知的信息。 在市场有效的情况下,按照资本预算的方法进行投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任何投资项目只要计算出IC(内部报酬率)大于0的投资项目就应该被实施。 因为市场总是有效的,所以人们认为市场参与者能够做出最理性的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做出最优的投资、保险、利率、贸易等决策。 但现实真的是这样吗? 现实情况是,信息是不完全的,也是非同步的。市场上很多投资者并不是根据全部的信息来做决策,而是依据自己所能得到的部分信息进行决策。他们所得到的小样本的信息量虽然足以使IC≥0,但却不足以使他们相信市场是有效的。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采取完全风险中性或者是风险厌恶的态度都是不合适的。因为这样的心态会使他们在决策的时候产生扭曲,导致做出的决策不是基于客观的事实基础之上。 很多学者都提出应该采用风险偏好的态度来对待风险——在风险偏好条件下,人们在面临不确定的情况时会主动选择风险。(当然这里所说的风险一定是可计量风险而不是不可预测的随机风险)。

我个人觉得使用保险对冲工具的风险应对策略应该是基于风险偏向的。 对于具有风险偏好的企业来说,它们会在风险发生前积极地寻求规避风险的措施。这些措施包括:风险管理、事前控制、风险评估、应急准备等等。 当风险发生时,具有风险偏好的主体能够更好地利用市场机会,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实现风险的转移和分散。 简而言之,对于具有风险偏好的市场主体而言,通过保险安排,可以把不确定性转化为确定性,把无法预知的损失转化为可预期的费用,把单独风险承担变为共同分担,把个体损失分摊给众多投保人。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