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担保是什么?

华玥朱华玥朱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中小企业担保”是个伪命题,在现行背景下,所谓的“中小企业”(包括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其实已经不存在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 根据2017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2017)》,我国现行中小企业划分指标为从业人员、营业收入和资产总额三项目标,并分为五档,每个档次划分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具体划分方法详见下表。 根据这一划分办法,所有符合标准的民营企业均为中小企业。

但实际情况远比这个复杂。因为:

1. 不同行业的盈利水平和经营规模存在重大差异;

2. 很多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不同环节,不同环节的利润率有很大差别;

3. 多数企业不可能单兵突进,而是依靠产业集群形成规模优势,从而获取相应的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

4. 市场状况千差百异,有的市场充分竞争,有的则存在自然垄断或行政垄断,其企业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5. 最关键的一点是,我国的民营经济一直以来都是靠拼体力而不是技术、资本立足的,劳动密集型的制造、加工和服务行业一直都是民营经济的主体,这些行业的企业无论规模大小,绝大多数都是中小企业。 而这些行业正是GDP和税收贡献的主要领域。 所以,将“中小企业”界定为符合现行统计制度中中小企业划分标准的各类企业,从宏观层面讲并无不妥。但从微观层面来讲,对具体企业而言,则毫无意义。甚至是有害的。因为它可能会误导企业决策者根据政府的政策导向(如税收优惠)选择和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

事实上,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对外贸出口企业的扶持政策一直在调整当中。2009年的金融危机以后,国家为了刺激经济发展,大力扶持微小企业,对外贸企业尤其是出口退税的政策不断放宽。而近年来,国家又不断调高增值税抵扣门槛,增加外贸企业涉税成本,削弱外贸企业竞争力。

应该说,我国的经济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那些低水平、低附加值、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和企业在逐步被淘汰或者被兼并。随着互联网+和新基建的推进,很多传统行业正面临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一些小而美”的企业正脱颖而出。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