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怎么扩大内需?
简单写一下,不考虑宏观指标,只考虑微观行为。 先说观点:中国人(按收入分)没钱消费,是因为中国的商品/服务价格体系,是按穷人可支配收入水平制定的。也就是说,本来100元能买的东西,因为通货膨胀,现在要140才能买到。而本来50元能买到的东西,现在要花70元。这样,虽然总支出增加了,但是每个人其实比原来节约了开支——你本来想买140元的,现在只要花100元就能买到;原本想花70元购买服务的,现在只需要花50元。表面上你的支出并没有增加,反而比以前节省了开支。当然,这种便宜是相对而言的,对于中高等收入群体,影响不大。而对于低收入群体来说,这一招特别灵,他们本来就不花多少钱,现在更是只花了更少的钱就可以买到以前同样的东西。于是,政府认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购买力增强了。经济果然起来了。然而这种“消费膨胀”只是幻觉——你花的每一分钱真的都没有少花,只不过原来属于你的钱,现在变成了政府的了。
所以问题的关键是怎么让穷人也敢消费、能消费。有两个办法:
一是直接发钱给穷人。也就是直接发现金补贴给消费者。比如英国这样的国家就直接给居民发钱,疫情前期每星期发放1000英镑(约9000人民币),后期减半。国内也有类似政策,每人发放几百块钱。不过这种方式成本太高,而且效率低,无法针对特定人群。
二是降低物品及服务的价格。如果东西卖得便宜一点,即使不买,至少心里不会那么不舒服,因此会增加消费。但是降低价格就意味着牺牲厂商的利益甚至亏损——为了刺激消费而降价,谁还会去生产呢?因此就需要政府出面补贴,或者通过金融手段,比如说贷款、贴息来让厂商愿意降价销售。 所以说,要老百姓(按收入分)敢消费、能消费,要么直接给现金(对所有人一视同仁),要么就搞特殊照顾,把东西(包括服务)的价格降下来。否则,收入低的人有钱没处花,既不想投资也不想消费,那钱只能存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