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上海钢才的是哪人?

贝恒霖贝恒霖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人”,就是著名的“老朱”,本名朱建平,浙江温州人氏。 此君少年时家境殷实,在商场上纵横驰骋,在上海乃至江浙地区人脉甚广。后来家道中落,穷困潦倒。 朱建平和他的朋友们在90年代初期,发现了证券市场的运作规律,从而赚得人生的第一桶金;后来又发现了期货市场的黄金机会,从此事业腾飞,成为当地有名的富豪。

但是人总归是要败的。21世纪初,朱建平因行贿受贿,被指控挪用资金、洗钱等罪名,东窗事发,锒铛入狱。 朱建平的人生大起大落,富有传奇色彩,而他对钢材价格的预测能力,也堪称传奇。 有一次,他在与友人喝酒时,随口说了一句,“钢材价格可能要暴跌了哦!”数日后,果然应验。 还有一次,他得知国务院将要打击铁矿的垄断经营后,对身边人说道:“中国钢铁产业将一塌糊涂。”不久,中央出台相关政策,钢铁行业陷入萧条。 有人称赞他是“铁口直断”“料事如神”。 而朱建平对此不以为意,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我是看看新闻啦,再看看走势图啦,就这样咯。”

可是,谁能想到,如此“大道至简”的交易哲学之下,是别人偷不走的扎实内功。 早年经商时,为了积累数据,寻找交易信号,他曾经遍访全国钢厂,累计记下了几本厚厚的工厂通讯录;为了让基本面分析与技术分析融为一体,他坚持每天看新华社电讯稿和各大报的新闻,并由此总结出一套独特的交易系统。 在他的卧室里,一面墙上挂满了中国各省的地图,另一面墙上则贴满了各种报纸杂志,床头边上甚至用透明胶粘着一根细细的黄线——那是他在认真研究过后,为每日的铁木棉指数做出的最新定位。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确实是“垄断”了上海的钢材交易,因为整个市场,都围绕着他的理论和系统在运转。 可惜好景不长。

2014年以后,随着互联网+的深入,钢铁交易的产业链条被彻底打破,新的贸易模式层出不穷,传统的老朱式交易方法逐渐被淘汰。 今年二月,因疫情滞留英国,身无分文的他向媒体发声求助,感叹时代变迁之快,令他这个“旧时代的残党”感到不知所措。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