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值物属什么?

贝春雷贝春雷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谢邀~ 这个问题问得真是时候,昨天刚好在《易观百家》的讲座上和同学们讨论了这个问题。 我们现在谈论的“五行属物”这个概念是来自于中医的理论体系(或者叫理论框架)。五行这个东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范畴之一。早在《尚书·洪范》中就已有记载: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这可以说是最早的对五行属性的概括了。汉代的京房著《易经序卦》又把五行与八卦相配,进一步给五行赋予了一定的形象特征: “金水相生,水土相克”,“木火相见,其气愈明”“金克木,土克水”。这里其实已经出现了“相生相克”的思想了。

而中医学是在道家和阴阳五行思想的熏陶下逐步成长起来的,因此不可避免的要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 在《黄帝内经》中就已经出现了“五味入五脏”的说法。如“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同时,《黄帝内经》中也提到了“五行制化”的概念: “心者,五脏六腑大主……其性缓,其用悲,其色赤,其味苦,其液汗。脾者,诸脏百体之和,....其性躁,其用忧,其色黄,其味甘,其液泪。肝者,将军之官,....其性急,其用怒,其色青,其味酸,其液血。肾者,作强之官,.....其性迟,其用恐,其色黑,其味咸,其液唾。肺者,相傅之官,...其性清肃,其用哀,其色白,其味辛,其液涕。”这就为五行配五脏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后来汉代的《伤寒论》以五行论阴阳气血津液的变化过程: “太阳病,桂枝证,其脉浮,头项强痛,发热恶寒,身疼腰痛,小便难,此皆阳气郁蒸所致,以肾间动风,湿热内蕴,至于膀胱不利故也;法宜滋肾泄热,微利小便”。这里的“热”被归结于“阴盛阳虚”所致,故而采用“滋阴泻阳”的方法来治疗。

到了宋代,张元素进一步提出了“五行生克制化”说,并且把它应用于临床。他说: “若五行偏废,则百病生焉。其在表者,宜散而驱之;里实症,宜消而化之。”他的弟子李东恒更进一步指出: “五脏皆有病,而独取一经,愚所未谕。今谓五脏有病,当逐脏而治,奈何独取一经哉?不知病在经络,兼经者多取之以经,病在五脏,兼脏者多取之以脏。”所以,后世多用五行的生克制化来指导临床用药是有一定理论基础的。

当然,现代医学证明脏腑的功能是用现代语言描述的不属于五行范畴,但是用五行理论来指导养生却是有益无害的。

屈力嘉屈力嘉优质答主

五行不仅各有所生、所克,而且还有所合、所化。所谓合,就是相合的意思。五是奇数,自然有剩余;五材的运行,自然会发生偏差。所谓“余气交并”,便是五行所合。具体地说,木的余气与金的余气相合,是谓“木合金”;火的余气与木的余气相合,是谓“火合木”……余此类推。

所谓“化”,是指化生同类。木化木,火化火……余此类推。总之,有化合的,便有化生。因为化合之后,便又产生新的五行本气。木与金合,金与水合,水与土合,土与火合,火与木合。五材合成五气,这五气又各化生同类,便又产生木气、火气、土气、金气和水气。

化生时由于方位的不同(东、西、南、北、中)各有所谓。从东化,叫荣,即茂荣;从西化,叫成,即成熟;从南化,叫生,即生产、产生;从北化,叫育,即生育;从中央化,叫死,即死藏。

“五行化”实际上是《尚书·洪范》中记载的“五事”的生克关系。所谓五事,是说,一是貌(指人的相貌,有怒、喜之分),二是言(指人的言语,有柔、刚之别),三是视(指视听,有睁眼、闭眼之差),四是听,(指听觉),五是思(指思维活动,有忧、恐之分)。五事为人的五种活动,因为木(东方)主貌,火(南方)主言,土(中央)主视,金(西方)主听,水(北方)主思,因此,五材各有对应,五材的生克关系,也就是“五事”的生克关系。

凡此种种,都是五材说对古代天文学的渗透与影响。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