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为何没进十二生肖?
我奶奶是1938年生人,她年轻的时候听过最流行的关于十二属相的传说是这样的: 当时民间流传的猴子为什么不排在第一个,而狐狸为什么排在了最后呢?因为“金猴”指的是孙悟空,《西游记》里孙悟空第一个取经归来,所以属猴的人今年(2016年)是本命年。而“赤狐听道”的“道”指的正是中华人民的信仰之道——道教。在中国古代,狐狸是一种能修成仙道的动物,因此狐狸在道教中占有一席之地;另外,中国神话中的南狐、九尾狐都是狐狸仙子(王夫人)的化身,可见狐狸在人们心中地位之高。
这个传说与《论衡》里的记载基本相符,但是为什么没有龙?我奶奶说也许是因为龙太神气了,一般人不敢排在最前面吧…… 其实,这正说明了中国人的聪明之处——我们不会拘泥于一种说法而不知道变通。如果真要较真儿,那可说的东西就多了去了。
比如《山海经·南山经》中有虺蜴,其状如蛇,有翅能飞。晋代学者郭璞注《水经》时认为虺蜴就是龙,这条河叫做“虺蜴谷”;而宋朝学者罗泌著《路史》却认为这就是蜥蜴,属于蛇类,并不是龙。那么这到底算是龙的传说还是蜥蜴的传说? 又如《楚辞·离骚》中有“望崦嵫而勿迫”一句,王逸注曰:“崦嵫,日所入山也。”而唐朝学者张守节注《史记·司马相如初列传》时却说:“按崦嵫在一州,非日入处也。”那么这里的“崦嵫”到底是日落的山还是一座城的名字? 这都是我国古代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根据经验对自然现象的解释,这种解释充满了辩证主义色彩且十分灵活,常会因时而异、因地而异甚至因人之异。这种不僵化、不死板的态度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关于十二生肖的由来,众说纷纭,而关于十二生肖中为什么没有猫却有鼠的说法,更是多种多样。
一种比较流行的解释是,猫原先不会捕鼠,后来因为学会了捕鼠,为了不与“天敌”老鼠有瓜葛,就不再参加十二生肖的评选。
另一种说法也是与猫鼠有关,相传玉皇大帝召集十二个动物去争选生肖,鼠是猫的好朋友,猫就托鼠为自己报名。老鼠贪图十二生肖首位的名位,自己去参选了,而猫没有争选上。这种说法也与一些民族地区的猫神崇拜有关,猫被视为高贵、高贵的猫是不应该去与低贱的老鼠去争选的。实际上,这种说法有点荒唐。
还有一种说法与猫的性格有关。说猫生性懒散、自由散漫,当玉帝召集各类动物挑选生肖时,猫睡懒觉,结果漏掉了。这是一种带有贬义的说法,把猫没有纳入十二生肖归罪于猫的秉性与过失。实际上,在十二生肖中不乏有猫的好朋友、伙食友,如牛、羊、兔、龙、马、狗等,如果玉帝非要找猫也十分容易,但玉帝也没有找猫,可见猫没有被选为十二生肖与猫没有直接关系,而与一些动物被选为十二生肖有着必然的联系。
仔细分析一下我们能够发现,十二生肖是东亚地区普遍流行的现象,不仅仅中国有,印度、日本、韩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尼等都有生肖文化,但这些国家的生肖文化中一般都没有猫,只有中国有鼠,而且十二生肖都是一样,没有例外。这说明其中肯定有什么必然的因素,而不是偶然的巧合。在古代东亚地区,猪、狗、马、牛、羊、猴、蛇、鸡、龙、鼠和兔等几乎在中国及相邻国家,都是十分普通的现象,并都以这些动物为十二生肖,有的略有差异,例如日本以“猪”代“兔”、“鸡”代“狗”,韩国以“猪”代“兔”,越南以“猫”代“兔”,印度以“鼠”代“兔”,印尼以“老鼠”代“猪”,马来西亚以“鸡”代“羊”。很显然,日本、韩国等十二生肖变化是由“兔”字的缺失造成的,“猪”、“鸡”、“羊”等动物,在中国以外地区的某些方言中音、义都与“兔”谐,所以用这些动物代替兔,而这些动物在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是十分普通的动物,而且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象征性。越南地区的文化深受中国的影响,但越南很早就养猫,也十分喜欢猫,以猫替换兔,除了与“兔”发音接近的原因之外,还体现出越南地区喜爱猫的民族、文化特色。马来亚以“鸡”代“羊”也是同理。同样道理,中国十二生肖以“鼠”代“兔”,也是因“鼠”与“兔”字发音接近或者相同造成的。
这种说法的根据是什么?第一,生肖不是在中原地区产生的,而是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混融时期所创造的。第二,十二生肖的形成时代并不是十分古老,最晚到南北朝(公元5世纪)才最终形成。
“鼠”字是“兔”字的甲音字。汉字属于表意文字,在古代文字中,有因发音相近或者相同而产生本音字和甲音字的情况。古代匈奴、乌桓语言与“兔”字同音的是“鼠”。所以“鼠”字在匈奴、乌桓语中就成了“兔”字的甲音字,以“鼠”字代“兔”字。
十二生肖不是中原地区本土文化现象,而是游牧民族文化与农耕文化融合后的产物。古代游牧民族把十二生肖带到了中原地区,形成了北方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结合后的新的文化现象。十二生肖在中国北方地区形成之后,从北向南传播,最终被中国南方地区所接纳,并传播到周边日本、韩国、越南等国。这样就形成了中国及东亚地区大范围的生肖文化圈,中国十二生肖是以农耕文化为主,兼容北方游牧文化所创造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