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了么2018年上市?

诸葛烨圣诸葛烨圣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作为一个在饿了么工作了 3 年多的员工,看到这个问题还是挺有感触的。先简单自我介绍下,我是饿了么 2014 年入职的员工(当时还叫“拉扎斯网络科技”),至今已经有快 600名员工了。

我所在的部门是饿了么的渠道销售部,负责饿了么在广大区域的市场开拓和商户拓展;就是到处给别人推销饿了么的服务和功能。 2014年的时候,整个外卖行业已经有了百度外卖、美团、糯米等竞争对手,但是他们的市场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那个时候的饿了么除了有口碑外,在市场上几乎没什么存在感。

我们的市场也就是江浙沪地区,以及一些二线城市。所以那时候我们在市场投放的广告并不多,主要推广手段还是地推,发传单、扫街、跑写字楼等等,线下推广的效果显然不如今日,于是我们就在网上投广告。 但是我们当时并没有注册域名,更没有自己独立的外网(后来独立外网的账号一直是经理级别的权限,而且也没有运营多久就没了),因此所有的线上广告都是投放到别人的平台上。

具体花多少钱我就不太清楚了。反正投入是不多的,因为如果投入大的话,肯定早就盈利了。那个时候美团外卖还没有进入上海市场,因此我们跟美团的线上竞争并不是很激烈,偶尔会有线上的订单,不过量都不大。 到了2015年的时候,我们开始自己运营自己的官网了,并且开始在线上做活动,吸引用户关注。这时候的百度的外卖业务已经基本处于瘫痪状态,因此我们线上的流量主要是来自美团和糯米。为了争夺流量,我们开始线上买单补贴,即消费者在任何一家外送餐里都可以随机领到一张抵用券,满20元减20元,满50元减50元等等,具体金额根据商户质量而定。这样消费者每次下单都可以抵扣,每单都节约点成本。当然这些代金券都是有使用门槛的,不是随便用的,因此对消费者的刺激还是蛮大的。这个补贴一直到 2017 年上半年才逐步取消。

2016年下半年,我们开始启动“百亿补贴计划”,主要针对一线城市的消费者,投入力度相当大。当时我们在上海地区投放的外卖单车(就是那种骑车送单的)将近 600台,每天上百人的配送队伍,加上几百辆电瓶车,构成了上海街头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当然这样的大规模投入自然带来订单量的增长,据我不完全统计,2016年全年增长了近 50% 。其实最兴奋的时候应该是 2015年上半年,因为我们当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不管我们怎么烧钱,美团和糯米的订单始终只有我们的两三成左右,因此我们觉得这是竞争对手故意把订单分流给我们,好减少自己的损失。因此那一段时间我们非常疯狂,在线下扫街的同时,还在线上加投了更多广告。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