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土能生木吗?

孙玥桐孙玥桐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先摆明一点,《易经》里只有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土生木”是汉代《尚书·洪范》里的五行相生理论:“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这里所谓的土,就是现代科学所说的土壤。而《黄帝内经》所谓五行,是取象于天地四时的五个时段。“木曰曲直」者,东方木也,万物始生,弯曲而有生长之态;「火曰炎上」者,南方火也,物极必反,万物茂盛,燃烧而上;「土爰稼穑)者,中央土也,稼者,苗也,穑者,收获也,有收成之意;「金曰从革]者,西方金也,万物收敛,其色金黄,质地坚硬,具有改造之意;「水曰润下]者,北方水也,万物萧条,潜行地下,滋润滋养。

以上五行学说,来源于古人观天察地而来的自然现象的抽象概括。其中并无生克之说。所谓生,是指事物的生长繁荣;所谓克,是指事物的收杀凋零。五行之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和克两种属性,两者是对立统 一的。

具体到“木”来说,木的性质是曲直,有生长繁荣之象。“木”具有“生”的特点,诸如生发、成长、舒畅等等都属于“生”。但是,“木”同时也有收杀、消亡的一面,只不过不像金水土木那样明显而已。这就是“克”的表现形态了。所以古人说“木盛则恐伤其血(金)”,指的就是“木”过度的生长,有可能导致自身血液(能量和物质基础)的亏虚。所以说,五行之中的任何一行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生和克。也就是说,五行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平衡关系。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