璠在五行中喜什么?

令狐芙怡令狐芙怡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王璠,字君宝,本姓姬,秦灭周后,其祖王翦因功得封关中一带,因以为氏。后周明帝为藩王时,因为宠妃郑氏无出,遂养子王璠为嗣,并承袭了父亲的爵位。而王璠也非常争气,在隋朝的时候累官至柱国大将军。然而王璠这个人最大的功劳不在于他自身有多大的建树,而在于他的儿子——王绩。

王绩从小就是神童,和杨炯、王勃等人齐名,号称“关中四少”。他六岁的时候就能写诗,到了十八岁已经是文采斐然的一流才子了。可惜这么一个有才华的人却生性放达,不喜欢做官。后来为了逃避唐太宗的征召,还故意把自己的名字改成王绩之。虽然他没有直接参加唐朝的开国伟业,但是其父王璠却是李唐的开国功臣,所以唐朝建立之后自然少不了追封祖先和宗室子弟。

王绩则被任命为待诏翰林,负责起草一些宫廷文件等。不过这并不影响他在文学上的成就,他和陈子昂、李白都是唐代有名的诗人,而且自创“五言八句”的新体诗,对后代产生过重要影响。 王绩除了文学之外,在酒方面也颇有造诣,据说他能酿制上百种酒,于是就有了“酒仙”“酒圣”之称。而他的《酒经》以及《酒谱》则是后世研究中国古代酿酒史的重要文献。

说了这么多,似乎和题目有些离题。其实不是,因为“王璠”这个姓氏属于复姓,而且这种姓在历史上出现过太多,以至于后人很难分清究竟是哪个朝代有哪个姓氏。为了区分,就必须用其他的标记来表示不同时代的“王璠”。

王珪,是汉朝时期左将军魏尚的儿子。因为他的姓和父亲的名字相同,所以在史书里通常称他为“王姓王”或“王圭”; 王守仁(公元1472~1529年),是明朝杰出大臣、哲学家,因曾经做过南京太仆寺卿,故又称“王阳明” (明代很多重臣都曾经做过太仆寺卿,因此又有“三杨”之称。)因为“阳”字有个“日”字,为了避免与“阳明”一词相混,他的传记里往往把“阳”写成“炀”。另外,因为他曾在贵阳修筑城墙,所以也称“王贵阳”;

还有明世宗朱厚熜的伯祖父王文,是因为“靖难之变”中有功被赐姓“王”,并且被分封在“恭城”,所以也叫“王恭城”。还有“王恭思”“王恭望”等等。 因为历史记载的原因,除了上述几个人外,还有很多人物身上带有“王圭”“王氏”“王姓王”或者“王阳”等的标记,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