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五行中属什么?

戴世宏戴世宏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锦,金也。《礼记·檀弓》注。疏:“锦者,绘有文采之布。”又疏:“锦绣之文,世所宝贵……”《周礼·司服》注引桓玄语云:“锦,文绣者也……惟王受命,执赐诸侯衮冕之一端,谓之袆衣;自天子至于庶人,必著深衣,自为婚礼、祀典,唯亲迎置酒,妇人之礼得服祎衣。虽服此衣,然于祭祀则皆白冠素裳,明不袭古,以彰时制。”以上引用说明两点:一是锦是一种彩色的丝织品,二是古人对五色极其重视,尊卑贵贱都有相应的用色规定。

先秦:《尚书·益稷》记载了舜时祭祀的歌舞节目,其中一人穿黄裳,四人夹二舞,这八人都要“佩玉璜”(一种环形玉)。又据《周礼·春官·司服》载,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有不同的礼服规定,其中天子的夏季祭服有大裘(黑色粗质衣料)、黼衣(斧形图案的黑白色服饰),冬季祭服则有毳衣(细毛织成的浅黄色衣服)、黻衣(黑白相间如古代青铜器上花纹样的服饰)。春秋战国时,各诸侯国间礼仪虽不尽相同,但五色仍是最基本的用色原则。

秦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立了郡县制度,还统一了度量衡、货币、文字,并推行了焚书坑儒政策。汉朝继承了秦朝的这些制度,同时在文化方面推崇儒学,使中国文化在汉代达到了一个高峰。从秦到汉,国家统一,文化昌盛,人们对“正名”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颜色开始被赋予了政治含义——不同身份的人要用不同的颜色标记,这就像今天的国旗和国歌一样,成为“国家认同”的一个重要标志。

东汉许慎作《五经异义》提出:“天子常服,承敝履缘(白),单衣赤舄(黑)”,即皇帝夏天穿白衣打着赤脚,冬天戴赤色袜子。《后汉书·舆服志》则具体规定了皇太子等成员的四季服饰:“春深衣帻,夏皂襦袴,季夏深衣,秋朝服的袷(大襟),冬深衣加帽。”同时,他们还依据五音理论给服饰添加了五行色彩:春青,夏赤,季夏黄,秋白,冬黑。

三国两晋南北朝:这段时期中央集权有所减弱,地方豪强割据,文化思想领域则是道家的老子被尊为道教教祖,儒家地位下降。虽然社会出现了动荡不安,但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却取得了巨大进步,出现了著名文人萧统、沈约等人,文学创作出现了“永明体”,音乐舞蹈出现了“乐府诗”,这些都对后代产生了极大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的服饰颜色虽然没有严格的规定,但人们还是在有意无意地遵循着某种习惯。例如南方人喜爱红色,北方人偏爱黑色,而关中地区的人们则钟爱蓝色。这种地域性的颜色偏好一直延续到了唐朝。

隋唐:这个强盛一时的王朝不仅实现了“天下一家”,而且吸收前人经验,在礼仪方面做了许多规整。《唐律疏议·仪卫》中说得很明确:“诸衣有五色:日朱雀,月白虎,星玄武,旗青旗,鼓黄旗,幡绛旗。”也就是说,唐朝官员的服装要有五种颜色来表示不同身份:朱雀是阳性、刚猛的颜色,只有文武一品至三品官穿红袍;白虎是阴性、柔弱的象征,只能给四品以下的官员穿着;玄武主斗,只供武职人员使用;红旗招展,只供皇家使用;黄旗飘荡,只有在重大庆典的时候才能给大臣们穿戴;而平时普通百姓是不能随便穿用这几种颜色的。

宋朝:北宋时,由于吸取了前朝外戚干政的教训,加强了中央集权,因此皇帝的权力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为了表明皇室的尊严,宋太祖制定了著名的“黄袍加身”制度,即只有皇帝才配穿黄色的龙袍。在此基础上,他又让宦官到各地监铸铜钱,从而削弱了地方势力。南宋时,由于中原先后沦陷,朝廷不得不退守江南,政治上的主动权大大削弱。在这种局面下,服饰的色彩不再具有鲜明的政治意义,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服饰的色彩在南宋变得绚丽多姿,富于个性。

元朝:这是一个由蒙古人建立的统一多民族政权,其统治者在服饰方面没有延续汉人的规矩,而是按照草原习俗,任何人都可以随意打扮。当然,贵族和普通民众间的服饰还是有区别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阶级的区分。

明朝:这个以军事立国的王朝很看重军备建设,在服饰上也给了军人特权。根据《明史·舆服志》记载,朱元璋建国之初便定下了军服的特色:“披领及裳皆复衣,但以红绿缎条为之,无饰金。”所谓“复衣”,就是衣裳里面有一层里衣。这种设计便于士兵在战时出汗后散热,在冷天时保暖。

清朝:入关后的清政府很好地继承了明代的军国主义传统,不仅在政治上实行君主专制,在经济上重农抑商,而且在服饰方面也严格遵循明代的传统,给军人以特殊礼遇。《清史稿·舆服志》中对八旗军队的服饰着墨很多,而对汉人及少数民族的服饰则语焉不详,可见满人在继承明制的基础上又有一定的变通。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