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除息合理吗?

从小冬从小冬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不讨论股指期货,只考虑个股。假设某公司每股收益1元(净利润1亿元/总股本10亿股),股价为50元,则市盈率为50倍(市值50亿元);若进行分红,每10股分1元(送股方案未考虑每股公积金等资本公积项目的变动情况),股东可拿到1元钱,此时股价降为49元,市盈率变为51倍。可见,对于投资者而言,分红前后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变化,即所谓的“送钱”并不成立。 然而,如果该公司业绩稳定,每年以一定比例增长,假定是30%吧(这样计算比较简单,且不影响结论的正确性),那么两年后它的股票价值就变成67.72元了[(1+0.3)^2-1].这时候股息收入就很重要了。比如它每股派息0.1元,那么拿掉0.1元的股息后,它的股票价值就是67.62元,比现在低5分钱,也就是说股息0.1元相当于5分钱,这样的收益率估计没人感兴趣。如果再考虑到通过买卖证券获得的正常收益(扣除手续费后),那么投资者的真实收益就更低了。所以,从长期来看,一家从未高送红股的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肯定低于另一家经常高送红股的上市公司——尽管前者利润更高。

上面分析的是一般情况,这时候没有考虑分红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如果一家公司每年的赢利都是用来分红的,那么在股票市场里,该股的股价就只能是用去年利润除以每股收益,得到的数值比现在的市场价格还要低,因为股价不会停留在上年的高位。同理,如果一个公司连年亏损,但依靠银行贷款或借入短期借款维持运转,从不还本付息,那么其股价就会一直下跌直到接近零值。这种情况虽然罕见,但也确实存在。 在中国股市里,除了少数绩优股外,绝大多数股票的股价都被严重高估了。这种高估是一种普遍现象,不仅仅是伪值的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很简单,在中国目前的制度下,上市公司不仅可以通过送股方式增加股份总数从而降低每股价格,还可以通过其他各种非经营损益手段(包括但不局限于营业外收支、资产减值等)调整利润,达到抬高每股收益的目的。更为可怕的是,这些手法都不算造假,因此难以在账面上体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用市盈率来评判股票的价值就显得很不合适了。 用市净率来衡量是否被高估似乎更合适一些,但是市净率的绝对值是没有意义的,必须与行业的平均净值比和市场的平均净值比联系起来看才有意义。而且,在A股市场上,很多行业都被严重高估了,有些甚至达到了离谱的程度,而有的行业却被低估了,这是值得我们警惕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