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在五行属什么?

阿若天阿若天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天圆地方”之说最早见于《礼记·曲礼下》: “去庙七里的曰坛,坛谓之天也;去庙远近,谓之地…… 去宗七里的曰圃,圃谓之地也;去宗远近,谓之坟.” 此处的“墓”和“封”都指土堆而言 可见古代人对天的认识就是圆形之天、方体之地,而把云气看成是天体的一部分,所以才有“天圆如弹丸,其转如毂旋焉,阳气畜于其中,而复归乎阳(《释天》)”的论述,因此才会有所谓“上穹下卑”的天象结构观;至于古人对地的认识是四方形之地的说法,至今还有待研究。

先秦时期天地都被视为神灵存在的地方,有“上帝”与“后土”的说法,“帝”本指天,后来也被视作最高主宰的神灵;“后土”即女娲氏,为土地之神;周代以后,人们又有了“皇天”与“后土”的说法,这时的皇天被看作是众神的首领。这些所谓的神灵都是存在于天上或地下的抽象物体,而不是现实的自然界中的现象。古人在形成上述关于天地形态的认识时,并没有将自然界的真实形象纳入自己的意识之中,而是依据自己对自然界某些具体事物的感性认识,来构建他们心目中的天人关系模式。

由于人们对日月星辰等自然现象长期观察的结果是对它们呈圆形的直观感知,因而才会在思维中建构出这样的认知模型——天圆如盖、覆于地上;地在中央、如盖之钮,这种观念在人们的思想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形象化认识。随着人们对宇宙认识的深化和对社会生活经验的总结概括,一些原本属于自然界的事物被赋予新的内涵而成为人们思想上的范畴,于是就有了所谓天时、地利、人和以及阴阳、五行的概念。当然以上所说是古人建构天地形象的一个方面,除此之外还受制于当时生产力水平的制约,以及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因素。

由此可以说明,在古代汉语语境里所说的“天”“地”,其含义并非是指自然界的现象,只是古人的一种思想载体而已! 在古代的诸多典籍(尤其是儒家经典)中,通常是以“宇”、“宙”一词来说明天地之所在及其含义的。《尔雅·释天》:“宇,屋施也。”“宙,舟隙也。以遂往来也。”“宙合曰宇宙。”

东汉许慎注:“上下四方曰宇,古以室谓宇,堂谓宙。” 郭璞引张揖说:“屋施谓之宇,宙牖上际也。” 宋代陆佃《陶山集·易义序》:“唯《易》则不然,其言曰:‘仰则天文,俯则地理’,又曰‘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非谓人所能为者欤?故学者以《易》为天地人之学也。” 从以上这些论述来看,无论是古人还是现代人都没有将“宇”、“宙”二字作为名词看待,而是在表述事物时把它作为一种类属加以区分,从而体现出二者之间的属性特征及区别对待的思想。 综合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古人眼中的天地是一个既包含自然现象又有抽象属性的综合体形式,而我们常说的“五行”不过是古人构建的一种思想框架体系罢了。 题主提出的这个问题有点不太恰当了。

优质答主

庭,指庭院、屋子里面、建筑物的内部,所以其五行所属属性是土; 另外,“家”字也是土属性的文字之一(还有“家”“室”等),《五言杂字》有说:“家字四口,人宅居也。从宀,象房屋之形。俗作‘家’,非。” 所以,用带有以上两个字的成语或者古诗作为名字的话,还是建议选择含有土的字为名字的笔画数(繁体),比如庭轩、庭宇、庭秀等等! 而关于庭轩这个名字的来历呢,因为个人比较喜欢《红楼梦》,又恰好在看完书之后不久听到一个朋友的女儿出生,于是便想到以“庭轩”为名,并以此写了一篇长一点的起名文章。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去我的主页看一看哦~ 如果您也有好听的名字推荐给我,欢迎评论留言哦~(。ò∀ó。)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