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天气一般是几月份?

松凡博松凡博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梅雨”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特指的气象学概念,其定义是这样的—— 每年6月中下旬至7月上半月,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会出现持续降雨天气,此时段气温高、湿度大,空气中水汽含量达到饱和,一天之内可以有数场阵雨或雷雨。

这样的阴雨天气使空气湿润,能见度差,路面湿滑,给交通带来不小影响;另外由于大气中水汽含量饱和,一旦遇有冷空气,容易形成凝结核,导致雾天增多。 除了影响出行和视觉外,这样的天气带来的最大伤害就是作物渍涝灾害,因为此季节正是江南梅熟季,且正处小麦收获季,这时若逢连日阴雨,水稻移栽困难,已播田块杂草危害加重,而成熟的小麦难以收割,滞留在田间霉变发热。

其实,只要了解梅雨的气象特征,也就不难预测它的时间了,具体可参考上面的定义。当然,如果只关注时间,那还可以更细化些。如将“每年”改为“每一年”,则意味着只有连续五年以上都在6月中旬入梅且最晚在7月10日前出梅的地区才能被称为典型的梅雨气候区(注:这里的6月和7月指的是公历);而如果将每年改为每月,那么只有在6月上旬入梅且在7月中旬前出梅的地区才能算真正的梅雨气候区。

鲍雯鲍雯优质答主

每年6—7月,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阴雨阶段,此时正值江南梅子黄熟季节,又正值端午节前后,因此民间称之为“梅雨”或“黄梅雨季节”。有些年份,此种阴雨天气出现较早,5月下旬开始,而7月初就出梅的年份为少梅年份。

梅雨期的长短和开始的迟早,对中下游地区的农业有很大影响。大多数年份的正常梅雨期为半月到一个月。梅雨季节的平均降水量大约为200—400毫米。如果降水的总量少,降水的间隔时间长,强度弱,就是人们所说的“枯梅”;如果雨下得太多,时间拖得太长,就是人们害怕的“霉梅”年了。在个别年份里,6月上、中旬一直是“赤日炎炎似火烧的情况”,到了下旬,天气回转,进入阴雨阶段,为“倒黄梅”。有的年份,梅雨期一结束天气忽然变得十分炎热,几天后又忽然转凉,并再度开始出现阴雨天气,如同重新进入梅雨期相似,这就是“二度梅”现象。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