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多点执业?

普旭韵普旭韵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关于“北京开展互联网诊疗试点”的一则新闻报道,让作为医疗行业从业人员的我,不禁有些迷茫与困惑。 互联网+医疗健康,这个概念已经提了很久了。从最初的健康APP,到后来自建平台,再到目前如火如荼的移动远程会诊、线上问诊等,互联网+健康的道路越来越广,也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

然而这次的新闻报道中,提到的一个新词引发了我的注意——“多点执业”。 什么是多点执业呢?我搜索了下相关的文件,发现这源于2015年发布的《关于推进和规范中医诊所备案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国中医药发〔2015〕9号),文中指出: 对符合规定的中医诊所,卫生计生委应予以备案,并发放加盖卫生计生委印章的《中医诊所备案证》。 其中提到,对符合条件的,要核发加盖卫生计生委印章的《中医诊所备案表》。 那么,这个《中医诊所备案表》是否就等于中医行业的“医师资格证”,而盖了公章的《中医诊所备案证》就又等同于西医行业的“医生执业证书”呢?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这个转变就有点让人惊讶了——毕竟在以往的行医过程中,中医和西医所依据的都是《医师资格证书》和《医师执业证书》,而且也在卫生行政部门备案了诊疗科目(即中医或西医,具体诊疗科目仅限于某科室)。

而现在,居然允许中医和西医从业者持有同样的证件,且只要不超范围执业,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合乎规定! 我忽然觉得,或许互联网+医疗健康,真的在为行业带来一场新的变革也不定——至少从监管的角度来看,是的。 因为倘若医生只需要备案即可执业,那么对于互联网医疗平台的监管重点就应该放在审核资质、药械以及交易规则等方面;而对于患者来说,也可以省去挂号的烦恼,随时实现健康诉求。 这确实是一个“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新模式,值得欣喜。

只是我还有一些疑虑。比如,现在许多互联网医疗平台都在开展处方药的销售,而若以备案来替代许可,那么对于药品的交易与管理是否就真的合适了呢? 我希望,未来是美好的。医生有充分的灵活度,平台有科学的监管方式,患者有顺畅的就医体验。 而这一切,都需要时间的洗礼。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